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報導了股息貴族的特色及篩選邏輯,並介紹數檔具潛力的公司,尋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不可錯過。
在充滿不確定性與高利率波動的市場環境下,許多投資者或許會問:「哪裡還能找到相對穩定,又能提供長期回報的投資標的呢?」此時,我們的目光會回到那些具備韌性的公司上。其中,有一個特別吸引人的族群,我們稱之為「股息貴族」。
究竟什麼是股息貴族?在高公債殖利率的背景下,為什麼它們仍值得關注?這篇文章將一步步帶你理解這些問題,並分享一些可能的篩選邏輯與例子,幫助你從眾多股票中,找出那些不只現在派息穩定,未來還有潛力持續增長、甚至估值可能被低估的優質股息股。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股息貴族」(英文:Dividend Aristocrats),又常被稱為「股利貴族」或「紅利貴族」。簡單來說,股息貴族指的是那些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 Index)的成分股中,連續至少25 年或更長時間持續增加其每股基本股息的公司。
想像一下,這代表不管經歷金融海嘯、COVID-19 疫情,甚至各種經濟週期的高低起伏,這些公司都能夠維持並提升給股東的現金回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通常反映了一家公司擁有穩固的業務基礎、充沛的現金流以及對股東友善的政策。
當我們談到股息貴族,最知名的通常是指「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index)。這個指數的編制規則相當嚴謹,要成為其中的成分股,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這項連續25年配息的嚴苛條件,意味著即使在2000年網路泡沫及2008年金融海嘯等經濟危機時期,這些公司依然足夠穩健,有能力保持配發現金,展現了極高的企業韌性。
股息貴族名單是由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根據特定規則來更新的:
除了從S&P 500大型股指數中選出股息貴族以外,後來也有其他衍生的不同股息貴族指數,例如從中型股、小型股、科技股、非美國國際股等組成成分中挑選出股息貴族的指數,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資選擇。
股息貴族可能會有的誤解是:每年配息增加,是指每股現金股利金額持平或增加,但這並不代表公司有高的配息率(payout ratio)或者殖利率(dividend yield)。有可能這些數字不高,但只要穩定配息、遇到意外時沒有中斷,即可被列入股息貴族。
該指數的編制規則中並沒有對配息率及殖利率做出規範,在指數的說明中也有提到它並不在意殖利率高低,只有在意是否長期保持配息及股利成長。
對於投資人來說,我們認為仍應該觀察其它方面,例如公司把股利以外的盈餘,是拿去回購股票或資本支出、保留盈餘?從中理解公司對資金運用的策略及效率再做判斷。一般來說,股息貴族名單的變化不大,但在經濟衰退期間會剔除較多的公司,像是在2009年和2010年,就有19家公司(其中一半是銀行或金融機構),因全球金融危機而減少股息,因此被剔除股息貴族名單,往後也很難被列回到指數中。
如何篩選優質股息成長股?不只看現在,更看未來
既然股息貴族具有這樣的吸引力,我們該如何從中挑選,或甚至找出下一個潛力股呢?光是「連續增息 25 年」這個條件還不足夠。我們需要一套更全面的篩選邏輯,去挖掘那些不僅歷史表現好,未來增長潛力也佳,且估值合理的標的。根據財經資訊分析的視角,可以從幾個關鍵指標入手:
結合這些指標,我們可以設計出一套篩選流程。例如,一種方法是先看盈利和現金流是否強勁、是否有分析師青睞;另一種方法則是從更廣泛的指數(如涵蓋大中小型的 S&P Composite 1500 指數)出發,設定具體的數字條件,例如股息殖利率 >= 2%、遠期市盈率相對歷史或同業低、營收和股息 CAGR 高於 S&P 500 平均水平等。
根據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資料,目前股息貴族成分股共有66檔股票,分佈在11個行業中。
以下是S&P 500成分股中,連續配息且配息保持成長(無衰退)至少超過25年的公司清單,包括成分股及連續發放股息的年數。其中不乏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例如寶僑、3M、可口可樂、嬌生、Target百貨、沃爾瑪、麥當勞、艾克森美孚、雪弗龍等公司,都屬於股息貴族的行列。
公司名稱 | 行業 | 連續增息年數 |
---|---|---|
卡迪納健康 (Cardinal Health) | 醫療保健 | 29 |
目標百貨 (Target) | 零售 | 多於 25 |
艾佛源電力 (Eversource Energy) | 公用事業 | 近 20 |
房地產收益公司 (Realty Income) | 房地產投資信託 (REIT) | 多於 25 |
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 金融 | 超過 20 |
Dover Corp. (DOV) | Industrials | 66 |
Genuine Parts Co. (GPC)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66 |
Procter & Gamble Co. (PG) | Consumer staples | 66 |
3M Co. (MMM) | Industrials | 64 |
Cincinnati Financial Corp. (CINF) | Financials | 62 |
The Coca-Cola Co. (KO) | Consumer staples | 60 |
Colgate-Palmolive Co. (CL) | Consumer staples | 60 |
Emerson Electric Co. (EMR) | Industrials | 60 |
Johnson & Johnson (JNJ) | Health care | 60 |
Hormel Foods Corp. (HRL) | Consumer staples | 56 |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SWK) | Industrials | 54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TW) | Industrials | 51 |
W.W. Grainger Inc. (GWW) | Industrials | 51 |
Abbott Laboratories (ABT) | Health care | 50 |
AbbVie Inc. (ABBV) | Health care | 50 |
Becton, Dickinson & Co. (BDX) | Health care | 50 |
Federal Realty Investment Trust (FRT) | Real estate | 50 |
PPG Industries Inc. (PPG) | Materials | 50 |
Target Corp. (TGT)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50 |
VF Corp. (VFC)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50 |
Kimberly-Clark Corp. (KMB) | Consumer staples | 49 |
Nucor Corp. (NUE) | Materials | 49 |
PepsiCo Inc. (PEP) | Consumer staples | 49 |
S&P Global Inc. (SPGI) | Financials | 49 |
Walmart Inc. (WMT) | Consumer staples | 49 |
Archer-Daniels-Midland Co. (ADM) | Consumer staples | 48 |
Consolidated Edison Inc. (ED) | Utilities | 48 |
Lowe’s Cos. Inc. (LOW)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48 |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ADP)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47 |
The Clorox Co. (CLX) | Consumer staples | 46 |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Inc. (WBA) | Consumer staples | 46 |
McDonald’s Corp. (MCD)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45 |
Pentair PLC (PNR) | Industrials | 45 |
Medtronic PLC (MDT) | Health care | 44 |
Sherwin-Williams Co. (SHW) | Materials | 43 |
Sysco Corp. (SYY) | Consumer staples | 42 |
Franklin Resources Inc. (BEN) | Financials | 41 |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APD) | Materials | 40 |
Aflac Inc. (AFL) | Financials | 39 |
Amcor PLC (AMCR) | Materials | 39 |
Brown-Forman Corp. (BF-B) | Consumer staples | 38 |
Cintas Corp. (CTAS) | Industrials | 38 |
ExxonMobil Corp. (XOM) | Energy | 38 |
McCormick & Co. (MKC) | Consumer staples | 36 |
T. Rowe Price Group Inc. (TROW) | Financials | 36 |
Atmos Energy Corp. (ATO) | Utilities | 35 |
Cardinal Health Inc. (CAH) | Health care | 35 |
Chevron Corp. (CVX) | Energy | 35 |
General Dynamics Corp. (GD) | Industrials | 31 |
Ecolab Inc. (ECL) | Materials | 30 |
A.O. Smith Corp. (AOS) | Industrials | 29 |
Chubb Ltd. (CB) | Financials | 29 |
Linde PLC (LIN) | Materials | 29 |
People’s United Financial Inc. (PBCT)* | Financials | 29 |
Roper Technologies Inc. (ROP) | Industrials | 29 |
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Inc. (WST) | Health care | 29 |
Albemarle Corp. (ALB) | Materials | 28 |
Brown & Brown Inc. (BRO) | Financials | 28 |
Caterpillar Inc. (CAT) | Industrials | 28 |
Essex Property Trust Inc. (ESS) | Real estate | 28 |
Expeditors International of Washington Inc. (EXPD) | Industrials | 28 |
Realty Income Corp. (O) | Real estate | 27 |
Church & Dwight Co. Inc. (CHD) | Consumer staples | 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IBM)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6 |
NextEra Energy Inc. (NEE) | Utilities | 26 |
從產業分布來看,股息貴族指數與S&P 500指數存在顯著差異。在股息貴族中,以工業產業、必需消費品、原材料及醫療保健產業佔比最高。這兩個行業佔股息貴族指數的40%以上,但卻不到標準普爾500指數的20%。
這說明股息貴族幾乎不會選到目前較知名的資訊科技股,該產業在S&P 500指數中佔比最高,但在股息貴族中配置比例約為3%,遠低於S&P 500的2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科技公司成立時間短,或著重於成長而非股息派發。
因此,股息貴族指數中充滿了穩定的「舊經濟」藍籌消費產品企業和製造商,例如可口可樂(KO)和嬌生(JNJ)。這些「無聊」的業務不可能創造每股20%以上的獲利成長,但它們也不太可能出現大幅的獲利縮水。
以股息貴族中,目前有持續65年配息,且保持配息成長的3M公司為例。3M公司的股利(每季股利)呈現非常穩定的成長趨勢,即使在各種經濟危機時期也沒有降低股利。
從3M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
從長期來看,儘管3M公司近年股價有一波下跌趨勢,但整體報酬與S&P 500指數相近,且在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等時期,都表現相對抗跌。
從歷史數據來看,股息貴族指數與S&P 500指數的走勢其實是差不多的。例如,在2024年8月,追蹤股息貴族的ETF (NOBL) 錄得3.6%的正回報率,優於SPDR S&P 500 ETF (SPY) 的2.3%。
然而,短期績效多半是市場噪音,衡量績效的時間至少應為3年,最好是更長的時間。過去十年來,股息貴族指數的年度總回報率為10.74%,略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2.88%。不過,若以標準差衡量,股息貴族基金表現出比基準更低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優異表現,股息貴族大部分的優勢來自於衰退期間(例如2000 – 2002年及2008年)。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比,股息貴族基金在經濟衰退期間的縮水幅度向來較小。舉例來說,2008年股息貴族指數下跌22%,同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則下跌38%。
我們相信股息型股票的表現優於非股息型股票,主要有三個原因:
總體而言,股息貴族之所以能夠表現出色,是因為它們平均而言是股息較高、更優質的企業。一家企業若要連續25年以上增加股息,就必須擁有或至少在不久之前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對於尋求穩定收入的投資人來說,一間不斷支付股息的公司是理想選擇,代表這些公司有良好的財務基礎。但事實上,這類型的公司在投資時,還是有一些優點、缺點要特別注意。
我們也需要提醒,投資人就是公司的部分擁有者,公司的錢就是投資人自己的錢。如果公司發放出股利,股價會向下調整,減少市值,這個對於配息/配股的價格調整就稱為「除權息」。所以配息前、配息後,其實投資人擁有的總資產價值理論上是一致的。事實上配息只是把你自己的錢從左邊口袋(公司),換到右邊口袋去(自己)。在美國,許多知名大企業如波克夏海瑟威、亞馬遜、Meta、Google、特斯拉等,都是從來不配息的。它們大多採股票回購的方式來運用多餘現金,對投資人而言也更節稅。
想要投資股息貴族,可以使用ETF,目前有不少追蹤股息貴族指數的ETF,以下列出兩檔可供參考:
ETF代號 | ETF名稱 | 發行日期 | 費用率 | 市值 (百萬美元) |
---|---|---|---|---|
KNG | FT Cboe Vest 標普500股利貴族目標收益ETF | 2018/03/26 | 0.75% | 264.91 |
NOBL | ProShares 標普五百股利貴族ETF | 2013/10/09 | 0.35% | 8,843.13 |
除了上述兩檔,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ETF,例如FID ETF是從國際股中選股息貴族、TDV ETF是從科技股中選出股息貴族等。
以下是基於研究報告,具有最高五年遠期預期總報酬的十大最佳股息貴族,這些公司都是基於其長期股息歷史的優質企業。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強大持久的競爭優勢,就不可能在25年以上的時間內股息不斷增加。但並非所有的股息貴族今天都是同樣好的投資對象,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檢視其估值。
要快速找到可能以折價交易的優質股息成長型股票,可以透過以下步驟:下載股息貴族清單,並依「追蹤市盈率」由小至大排序,然後進一步研究排名靠前的股票。
投資股息成長股,特別是股息貴族這樣的標的,往往更適合具備長期投資視野的投資者。透過將獲得的股息「再投入」(Dividend Reinvestment),購買更多的股票,可以利用「複利效應」加速資產的增長。這就像滾雪球一樣,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
然而,即使是股息貴族或被篩選出的潛力股,投資仍存在風險。市場利率的變化會影響不同行業的估值(例如公用事業和房地產REIT可能對利率更敏感),行業本身的特定風險、公司的債務狀況、管理層的決策變化等,都可能影響公司的盈利和派息能力。因此,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務必進行充分的個人研究,了解你投資的是什麼公司,它如何賺錢,面臨哪些風險。
總結來說,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下,股息貴族因其長期穩定的派息記錄,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層防禦性。而透過結合盈利能力、現金流、分析師觀點、股息殖利率、估值以及未來的增長潛力等多方面指標進行嚴謹篩選,我們有機會從更廣泛的市場中,發掘那些不僅能提供穩定現金流,同時具備良好增長前景,甚至估值可能被低估的優質股息股。
記住,這是一個尋找具有穩定性與增長潛力兼備的企業的過程,而不是追求短期暴利的投機。將這些資訊作為你研究的工具箱,並進行個人化的判斷與決策。
本節將解決投資人對股息貴族最常見的一些問題。
Q:股息最高的貴族是什麼?
A:根據目前資料,房地產收益公司 (Realty Income, O) 目前的殖利率為 5.5%。
Q:股息貴族與股息王有何不同?
A:股息貴族必須是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成份股,至少連續 25 年提高股息,並符合多項流動性要求。股息王(Dividend King)只需要連續至少 50 年提高股息,不限於S&P 500成分股。
Q:有沒有追蹤股息貴族的 ETF?
A:是的,股息貴族 ETF (NOBL) 是專門持有股息貴族的交易所買賣基金。
Q:股息貴族與股息冠軍有何不同?
A:股息貴族和股息冠軍(Dividend Champion)有一個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公司必須至少連續 25 年提高股息。但和股息王一樣,股息冠軍不需要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也不需要滿足各種流動性要求。
Q:哪家 Dividend Aristocrat(股息貴族)每年股息增加的活躍連續時間最長?
A:目前,有 3 家股息貴族公司並列 67 年:Procter & Gamble、Genuine Parts 和 Dover Corporation。
Q:Dividend Aristocrats 的平均股息率是多少?
A:目前,Dividend Aristocrats 的平均股息率為 2.6%。
Q:股息貴族是安全的投資嗎?
A:雖然股票市場永遠沒有保證,但我們相信,就股息派發的持續性而言,股息貴族股票是最安全的股息股票之一。股息貴族擁有持久的競爭優勢,即使在經濟衰退時,也能每年提高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為基於公開資訊與財經分析邏輯所進行的知識分享與說明,旨在教育目的,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邀約。股票投資涉及風險,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表現。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請務必進行獨立研究,或諮詢合格的財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