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財報深度解析:揭開人工智慧浪潮下的成長與挑戰

英偉達最新財報揭示了在人工智慧浪潮中的絢麗成長及潛藏風險,投資者必須審慎評估市場未來動向與機遇。

英偉達財報深度解析:人工智慧浪潮下的領跑與逆風

親愛的投資者,你是否曾思考,在當今快速演進的科技世界中,究竟是什麼力量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我們看見,人工智慧(AI)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驅動者。而站在這股浪潮最前端的,莫過於英偉達(NVIDIA)。這家公司近期公布的財報,不僅再次驚艷了市場,更為我們揭示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無可匹敵的領導地位與驚人成長動能。

然而,如同所有快速奔馳的駿馬,英偉達在征途上並非毫無挑戰。你是否也好奇,究竟是什麼因素,可能在看似無往不利的成長曲線中,埋下了不確定的種子?本次深度解析,我們將帶你層層剝開英偉達的最新財報數據,不僅聚焦其亮眼的財務表現,更要深入探討那些潛藏的風險與未來展望。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家人工智慧巨頭的內在世界。

  • 英偉達受益於人工智慧需求激增。
  • 地緣政治風險對公司營收影響深遠。
  • 持續的技術創新鞏固其市場地位。

英偉達財報分析插圖

資料中心引領飆升:2025 財年與 2026 財年首季的輝煌數據

首先,讓我們聚焦英偉達的財務核心:營收。當我們檢視其2025 財年第四季全年財報,以及緊接著的2026 財年第一季數據,你會發現一組令人咋舌的數字。在 2025 財年第四季,英偉達的總營收達到了驚人的 393 億美元,相較上一季增長 12%,更比去年同期飆升 78%。而放眼整個 2025 財年,總營收更是達到 1305 億美元,實現了高達 114% 的年增長。這份成績單,無疑彰顯了其強勁的市場擴張能力。

進入 2026 財年,英偉達的成長勢頭絲毫未減。2026 財年第一季營收持續創下新高,達到 441 億美元,季增 12%,年增更達 69%。推動這一切的引擎是什麼?答案清晰可見:資料中心業務。這項業務在 2025 財年第四季貢獻了 356 億美元的營收,年增高達 93%,全年更是達到 1152 億美元,年增 142%。到了 2026 財年第一季,資料中心營收已攀升至 391 億美元,年增 73%。這顯示了全球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以及英偉達在這場需求浪潮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英偉達不僅是晶片供應商,更是全球人工智慧運算的基石。資料中心業務的強勁表現,是其營收飆升最主要、也最穩固的基石。這也反映出企業、研究機構乃至各國政府,對部署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和應用所需的運算能力,有著近乎無止盡的渴望。

年份 總營收 年增長率
2025 財年 1305 億美元 114%
2025 財年第四季 393 億美元 78%
2026 財年第一季 441 億美元 69%

地緣政治的陰影:H20 出口管制帶來的嚴峻挑戰

然而,正如我們在導言中提到的,快速成長的背後往往伴隨著潛在的風險。對英偉達而言,最顯著的挑戰莫過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尤其是美國政府對其部分產品出口中國市場的限制。你或許會問,這對英偉達的營收和獲利能力產生了多大的衝擊?

從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明確的答案。美國政府對 H20 產品出口中國市場的許可要求,導致英偉達在 2026 財年第一季產生了 45 億美元的過剩庫存和採購義務費用。想像一下,這是一筆多麼龐大的費用!同時,還有高達 25 億美元的 H20 產品未能出貨,這意味著實實在在的營收損失。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對 2026 財年第二季的營收展望,預期為 450 億美元(正負 2%),而這個展望中,已反映了因出口管制導致約 80 億美元的 H20 產品營收損失

這些數字不僅直接影響了英偉達的營收總額,也對其獲利能力產生了衝擊。在 2026 財年第一季,由於 H20 產品相關費用,英偉達的 GAAP 毛利率為 60.5%,非 GAAP 毛利率為 61.0%。雖然排除這些一次性費用後,非 GAAP 毛利率可達 71.3%,但這仍然凸顯了地緣政治風險對其核心財務指標的直接影響。投資者必須清楚認知,儘管市場對人工智慧的需求強勁,但這類政策性風險,仍是未來需要持續關注的關鍵因素。

AI科技驅動成長插圖

黃仁勳的宏觀視野: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全球佈局

在英偉達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執行長黃仁勳先生的發言總能為市場帶來深刻的啟示。他不止一次強調,當前全球對其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需求是「驚人的」。這不僅僅是晶片的需求,更是整個運算平台、軟體工具與生態系統的需求。他將人工智慧比作全球新的「基礎設施」,其重要性可與電力、網路基礎設施相提並論。

這也解釋了英偉達在全球範圍內積極建立人工智慧工廠的策略。你可能會想,什麼是人工智慧工廠?它並非傳統的製造工廠,而是一個整合了英偉達高效能運算、網路與軟體平台的數據中心,旨在為各行各業提供強大的人工智慧訓練與推理能力。我們看到英偉達正與美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台灣等地的政府和企業合作,加速這些「工廠」的部署。

例如,在美國,英偉達正與 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等主要雲端服務商合作,推動 Blackwell 雲端實例NVIDIA NIM 微服務等部署。這些合作旨在將人工智慧的強大能力,更廣泛地推向各個產業。黃仁勳先生的宏觀視野,不僅指引著英偉達的技術發展方向,也塑造了其在全球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的主導地位,成為各國競相爭取的合作夥伴。

Blackwell 平台崛起:人工智慧運算的新標竿與市場需求

在英偉達的技術藍圖中,Blackwell 平台無疑是當前最受矚目的焦點。黃仁勳先生曾明確指出,市場對 Blackwell 的需求是「驚人的」。那麼,Blackwell 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能讓全球為之瘋狂?

Blackwell 不僅僅是新一代的繪圖處理單元(GPU),它更是一個為大規模人工智慧訓練和推理而設計的超級運算平台。它的推出,代表了人工智慧運算能力的一個巨大飛躍。特別是 Blackwell NVL72 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已經全面量產,並被主要雲端服務商廣泛採用。這意味著,全球最頂尖的人工智慧模型,將能借助 Blackwell 平台以更快的速度進行訓練和部署。

此外,英偉達還推出了 NVIDIA NIM 微服務,這是一個旨在簡化人工智慧模型部署的軟體棧。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開發者,過去可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來優化人工智慧模型的部署,現在透過 NIM 微服務,你可以更高效地將這些模型投入實際應用。這不僅提升了開發效率,也加速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商業化進程。Blackwell 平台與相關軟體工具的緊密結合,鞏固了英偉達在人工智慧運算領域的技術領導地位,使其成為全球眾多人工智慧創新企業的首選合作夥伴。

平台 功能 用途
Blackwell 超級運算平台 大規模人工智慧訓練與推理
NVIDIA NIM 模型部署軟體 簡化人工智慧模型應用

遊戲與多元應用版圖:持續擴展的英偉達生態系

雖然資料中心業務是英偉達的明星產品,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在其他業務板塊的表現與佈局。英偉達的多元化策略,使其人工智慧技術能觸及更廣闊的市場。首先,讓我們看看遊戲業務,這曾是英偉達的起家之本。

在 2026 財年第一季,遊戲營收達到 38 億美元,相較上一季大幅增長 48%,年增也達 42%。這是一個顯著的反彈,顯示其核心遊戲晶片業務依然強勁。我們也知道,英偉達正持續推出創新技術,例如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以及強化遊戲體驗的 DLSS 4Reflex 2 技術。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遊戲畫質和效能,也為遊戲開發者提供了更多工具。此外,傳聞任天堂的 Switch 2 將採用英偉達的處理器,這也為遊戲業務的未來增添了更多想像空間。

除了遊戲,英偉達也在專業視覺化汽車機器人領域持續拓展。例如,他們推出了 Project DIGITS 個人人工智慧超級電腦,旨在將 Omniverse 平台擴展至實體人工智慧應用。在汽車領域,豐田汽車的新一代車輛將採用 NVIDIA DRIVE AGX Orin 平台,而與現代汽車集團的合作,則進一步拓展了智慧車輛和機器人領域的應用。這些多元化的佈局,不僅為英偉達帶來額外的增長動力,也展現了其將人工智慧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野心。

深入毛利率與每股盈餘:財報數字背後的故事

作為一名精明的投資者,你除了關注營收和業務增長,更需要深入剖析毛利率每股盈餘這些關鍵的獲利指標。這些數字,能更精準地告訴我們一家公司的營運效率和最終獲利能力。

讓我們回顧英偉達的毛利率表現。在 2025 財年第四季,其 GAAP 毛利率達到 73.0%,非 GAAP 毛利率則為 73.5%。而全年來看,GAAP 和非 GAAP 毛利率更高達 75.0% 和 75.5%。這樣高的毛利率,在科技產業中是相當驚人的,反映了其產品的技術壁壘和市場定價權。然而,到了 2026 財年第一季,你可能會注意到毛利率略有下滑,GAAP 毛利率為 60.5%,非 GAAP 毛利率為 61.0%。正如我們之前討論的,這主要是受到 H20 產品相關費用的影響。若排除這筆費用,非 GAAP 毛利率仍可達 71.3%,這也證明其核心業務依然保持著極高的獲利能力。

再來看每股盈餘。在 2025 財年第四季,GAAP 稀釋每股盈餘為 0.89 美元(年增 82%),非 GAAP 稀釋每股盈餘也為 0.89 美元(年增 71%)。全年稀釋每股盈餘更是大幅增長。到了 2026 財年第一季,GAAP 稀釋每股盈餘為 0.76 美元,非 GAAP 稀釋每股盈餘為 0.81 美元。同樣地,若排除 H20 產品相關費用及稅務影響,非 GAAP 稀釋每股盈餘可達 0.96 美元。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儘管面臨地緣政治帶來的短期逆風,英偉達的獲利能力依然強勁,這得益於其領先的技術、產品組合和高效的營運管理。

指標 2025 財年第四季 2026 財年第一季
GAAP 毛利率 73.0% 60.5%
非 GAAP 毛利率 73.5% 61.0%
每股盈餘(GAAP) 0.89 美元 0.76 美元
每股盈餘(非 GAAP) 0.89 美元 0.81 美元

從財報看投資策略:技術分析與基本面的融合

作為一名投資者,尤其是同時關注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的你,該如何將英偉達這份詳盡的財報資訊,轉化為實際的投資決策呢?我們知道,技術分析著重於價格走勢與交易量等圖表數據,而基本面則深入探討公司的財務健康、產業前景和競爭優勢。當這兩者結合,你將能做出更全面、更明智的判斷。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英偉達的財報無疑提供了強勁的成長故事:資料中心業務的爆炸性成長、Blackwell 平台的技術領先、以及黃仁勳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堅定願景。這些都是支持其高估值的重要支撐。然而,你也要留意財報中提及的地緣政治風險,特別是 H20 產品的出口限制對營收和毛利率的影響。這提醒我們,即使是領頭羊,也無法完全免疫外部宏觀因素的衝擊。

接著,將這些基本面資訊與技術分析圖表相對照。當財報表現亮眼,股價通常會出現正向反應;但如果市場早已預期,甚至反應過度,股價可能會出現「利多出盡」的情況。反之,若財報數字雖然因一次性因素導致短期波動,但長期趨勢依然向上,那麼股價的回調可能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入場機會。你會觀察股價是否能守穩關鍵支撐位、成交量是否放大、或技術指標是否出現超賣訊號。透過這種方式,你將能更精準地判斷市場對財報的消化程度,並將基本面的判斷落實到實際的交易策略中。

風險與機會並存:審慎評估英偉達的未來道路

在人工智慧這條快速道路上,英偉達無疑是領跑者,但就像任何高速行駛的車輛,它也面臨著多重風險。身為投資者,我們必須以審慎的態度來評估這些潛在的挑戰。首先,地緣政治風險是當前最直接且顯著的威脅。美國對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的管制,不僅影響了英偉達在特定市場的營收,也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加速發展本土晶片供應鏈,從而增加未來的競爭壓力。

其次,競爭加劇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儘管英偉達目前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但包括超微(AMD)、英特爾(Intel)以及各大雲端服務商(如 Google 的 TPU、Amazon 的 Trainium 和 Inferentia)都在積極投入資源,開發自有人工智慧晶片。這些競爭者正努力縮小與英偉達的差距,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此外,技術迭代速度快也是一個機會與風險並存的因素。雖然英偉達不斷推出如 Blackwell 等創新平台,但如果未能持續保持領先,或者市場需求快速轉向其他技術路線,也可能對其業務造成影響。

然而,在這些風險之外,我們也看到巨大的機會。全球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爆炸性需求仍是英偉達最堅實的成長動力。從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到各行各業的人工智慧應用落地,對高效能運算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英偉達不僅提供硬體,更透過 CUDA 生態系統NIM 微服務等軟體平台,構建了難以複製的護城河。其在遊戲、專業視覺化、汽車與機器人等多元化業務的拓展,也為公司提供了多點開花的增長潛力。因此,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在審慎評估風險的同時,也應看到英偉達在人工智慧新紀元的巨大潛力。

英偉達:人工智慧新紀元的領航者

至此,我們已對英偉達的最新財報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你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對這家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所展現的強大實力與願景感到震撼呢?從爆炸性的營收增長,到資料中心業務的持續領跑,英偉達無疑正引領著全球人工智慧運算能力的發展。Blackwell 平台的量產與廣泛應用,更是鞏固了其在高性能運算領域的技術標竿地位。

儘管面臨著來自地緣政治的逆風,特別是針對 H20 產品出口管制所帶來的財務影響,這也讓我們看見,即使是最頂尖的企業也無法完全擺脫外部環境的制約。然而,英偉達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深化全球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在遊戲、專業視覺化、汽車與機器人等多元化市場的佈局,展現了其極強的應變能力與成長韌性。

在人工智慧日漸成為全球基礎設施的當下,英偉達的角色將愈發關鍵。它不僅僅是晶片的供應商,更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驅動產業進步的核心力量。對於身處這個變革時代的我們而言,持續關注英偉達的發展,不僅能掌握其投資價值,更能洞察人工智慧未來趨勢的脈絡。這是一場充滿挑戰,也充滿無限機會的旅程,而英偉達,正是這場旅程中最耀眼的領航者。

英偉達財報常見問題(FAQ)

Q:英偉達的主要成長動力是什麼?

A:英偉達的主要成長動力是資料中心業務,隨著全球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需求增加。

Q:地緣政治風險對英偉達有哪些影響?

A:地緣政治風險導致出口限制,影響英偉達的營收及毛利率。

Q:英偉達的毛利率表現如何?

A:英偉達的毛利率在 2025 財年第一季為 60.5%,較上年有所下滑,但仍顯示出其獲利能力的穩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