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提醒:國防股的潛力引發關注,能否把握最佳機會?

人工智慧的「電力飢渴」: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波能源新挑戰?

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人工智慧(AI)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我們的世界。從日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到複雜的醫療診斷系統,AI的應用無處不在。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強大的運算能力背後,究竟需要多少電力來支撐?事實上,大型語言模型(LLM),像是我們常用的類ChatGPT應用,對運算的需求極高,這導致了巨大的能源消耗,甚至已經讓全球電網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並推升了電價。

顯示人工智慧科技驅動未來景象

人工智慧的電力需求對全球能源供應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值得我們深入關注:

  • 資料中心擴張:支援AI運算需要建造更多大型資料中心,這些設施的電力消耗極為龐大,且呈指數級增長。
  • 高效能運算負載:訓練和運行大型語言模型(LLM)需要數千顆甚至數萬顆高階GPU同時運作,產生巨大的即時電力需求。
  • 散熱挑戰:除了運算本身,AI伺服器產生的巨大熱量也需要消耗大量電力進行冷卻,進一步加劇能源負擔。

以下是AI電力需求對不同面向的影響概覽:

影響面向 具體表現 潛在挑戰
電網壓力 區域性電力供應緊張,尤其在AI資料中心聚集的地區。 可能導致限電措施,影響民生與其他產業用電。
電價波動 能源需求增加推升電價,增加企業營運成本。 轉嫁至消費者,造成通膨壓力。
基礎設施建設 需要新建或升級輸配電設施以滿足AI需求。 建設週期長,投資巨大,可能阻礙AI產業發展。
環境衝擊 若電力主要來自化石燃料,將增加碳排放。 與全球減碳目標背道而馳,加劇氣候變遷。

人工智慧產業的先驅,例如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和特斯拉(Tesla)執行長Elon Musk,都曾公開警告,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最終將取決於能源技術能否取得突破。他們甚至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面臨電力短缺的嚴峻局面。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令人擔憂?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在這樣一個能源需求劇增的時代,除了關注晶片和雲端平台這些顯而易見的投資熱點,是不是還有一些被市場忽略的「隱藏金礦」呢?

政策紅利與被低估的「收費站」模式:潛力股的浮現

當華爾街的目光大多集中在AI晶片製造商和雲端運算服務巨頭時,有一類公司卻悄悄地提供著AI時代最不可或缺的「血液」——能源。這些公司,就是能源基礎設施的供應商,它們扮演著關鍵的「收費站」角色。根據高盛的分析,市場上存在一家鮮為人知、價值被嚴重低估且財務狀況極為穩健的公司,值得我們特別關注。這家公司不僅擁有大量現金儲備,其現金量甚至接近公司市值的三分之一,而且零負債,這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是相當難得的優勢。

顯示人工智慧科技驅動未來景象

這家被高盛關注的隱藏金礦公司,其投資亮點和戰略優勢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豐沛的現金流與零負債:在當前高利率環境下,其財務穩健性提供極佳的抗風險能力與未來擴張潛力。
  • 核能與EPC專案實力:掌握未來清潔能源和大型基礎建設的關鍵技術與執行能力,需求前景廣闊。
  • 多重政策紅利交匯:受惠於「美國優先」、製造業回流及液化天然氣出口等政策,業務增長具備強勁催化劑。
  • 極具吸引力的估值:排除現金與投資後的低本益比,顯示市場尚未完全反映其真實價值。

這家公司手握多項關鍵的核能基礎設施資產,並且具備執行大型「工程、採購與施工」(EPC)專案的深厚能力。簡單來說,無論是石油、天然氣、再生能源還是其他工業基礎設施,從設計規劃、設備採購到實際建造,他們都能一手包辦。更令人振奮的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能源政策預計將大幅推動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這家公司將直接從中受益。同時,川普政府推動的關稅政策也鼓勵美國製造業回流,這也意味著將有大量相關設施的重建與改造需求,這正是這家公司所擅長的領域。可以說,這家公司正處於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超級週期、製造業回流熱潮、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激增及核能領域的獨特交匯點,其排除現金與投資後的本益比甚至低於七倍,遠低於同業,顯示出極具吸引力的市場估值。

這家公司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具備多重投資優勢:

優勢類別 具體描述 市場意義
財務狀況 現金儲備接近公司市值三分之一,零負債。 極高的財務穩健性,低風險,有利於未來投資擴張。
核心資產 手握多項關鍵核能基礎設施資產。 掌握清潔能源發展趨勢,符合全球能源轉型方向。
業務能力 具備執行大型「工程、採購與施工」(EPC)專案的深厚能力。 能承接從設計到建造的複雜基礎設施專案,應用範圍廣。
政策受惠 受益於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增長及製造業回流政策。 政策推動下帶來大量新專案與重建需求。

高盛精選:引領市場下一波漲勢的科技與製造股

高盛集團,作為全球頂尖的金融機構之一,其研究部門以深入的市場洞察和廣泛的分析師網路聞名。他們的分析師團隊近期上調了數檔「買入」評級股票的目標價,這通常預示著他們對這些公司未來六至十二個月表現的樂觀預期,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明確的投資方向。這些被高盛看好的公司,其業務與當前科技和產業趨勢緊密相關,是你在深入研究時可以納入考量的標的。

顯示人工智慧科技驅動未來景象

高盛所選這些公司,共同具備以下幾項特質,使其在當前市場中脫穎而出:

  • 關鍵技術供應商:它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人工智慧、電動車及智慧基礎設施等新興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
  • 多元應用領域:業務遍及多個行業,分散風險,並能從不同領域的增長中獲益。
  • 創新與適應性:這些公司在各自領域持續創新,並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與技術發展。
  • 全球供應鏈核心:在複雜的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位難以取代。

以下是高盛近期上調目標價的重點公司,它們在各自領域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 Amphenol (Amphenol Corp.): 這家公司主要提供電氣、電子與光纖連接器、互連系統、天線以及感測器。想像一下,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內部精密的連接點,還是工業設備中需要承受惡劣環境的感測器,都可能是他們的產品。其業務涵蓋了惡劣環境解決方案、通訊解決方案和互連與感測系統,應用範圍極廣。
  • Belden (Belden Inc.): Belden在網路基礎設施、寬頻解決方案以及佈線與連接解決方案方面表現出色。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現代數位世界的「血管」鋪設者,從資料中心、醫療保健機構到工業自動化設施,他們的產品確保資訊的暢通傳遞。
  • BorgWarner (BorgWarner Inc.): 作為潔淨科技解決方案的供應商,BorgWarner服務於燃油車、混合動力車與電動車市場。他們提供的產品包括渦輪增壓器、傳動系統、電力驅動系統及電池充電系統。簡單來說,無論未來的車輛是燒油還是用電,他們都能提供關鍵的動力與節能技術。
  • Jabil Circuit (Jabil Inc.): 這是一家提供全面工程、製造與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公司。從汽車零件、醫療保健設備、包裝產品、再生能源設施,到雲端與資料中心、網路通訊乃至自動化產業,Jabil都扮演著重要的製造夥伴角色,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領域,他們的解決方案更是不可或缺。

以下是高盛近期上調目標價的重點公司及其核心業務簡介:

公司名稱 主要業務範疇 AI/新趨勢相關性
Amphenol (Amphenol Corp.) 電氣/電子/光纖連接器、互連系統、天線及感測器。 AI設備與資料中心內部高頻高速連接需求。
Belden (Belden Inc.) 網路基礎設施、寬頻解決方案、佈線與連接。 資料中心與智慧工廠的網路骨幹,確保AI數據流暢。
BorgWarner (BorgWarner Inc.) 燃油車/混合動力車/電動車潔淨科技解決方案,含動力系統。 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關鍵零組件供應商。
Jabil Circuit (Jabil Inc.) 全面工程、製造與供應鏈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硬體製造、資料中心設備及新能源設施的製造夥伴。

這些公司之所以獲得高盛青睞,正是因為它們各自在技術、製造和供應鏈中佔據著關鍵位置,能夠在人工智慧、電動車、智慧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中獲利。

歐洲國防產業的覺醒:挑戰、投資與戰略再造

當我們談論全球市場時,不得不把目光轉向歐洲。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不僅是對烏克蘭人民的巨大災難,也讓整個歐洲面臨著冷戰以來最嚴峻的安全挑戰。與此同時,歐洲還面臨經濟增長緩慢以及在創新方面落後於美國和中國的問題。特別是人工智慧等雙重用途(既可民用又可軍用)與國防技術的快速演進,正深刻地重塑著未來戰爭的型態。

顯示人工智慧科技驅動未來景象

歐洲國防產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1. 長期投資不足: 過去數十年,歐洲各國對國防的投資普遍不足,導致能力缺口。雖然北約(NATO)成員國承諾將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用於國防,但若能全面達成此目標,將可額外增加數兆歐元的支出。
  2. 產業碎片化: 歐洲各國的利益考量、複雜的法規以及缺乏協調的採購模式,嚴重阻礙了規模化生產和跨國合作,使得其國防工業難以形成合力。
  3. 高度依賴美國: 歐洲北約成員國的國防採購約有高達64%來自美國。雖然美國是堅實的盟友,但過度依賴也意味著歐洲在戰略自主性上的不足。
  4. 經濟增長緩慢: 歐元區的GDP相對縮小,削弱了其整體國防能力和投資潛力。
  5. 監管障礙: 過度繁瑣的監管環境,特別是針對中小型企業和數位產業,阻礙了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6. 資本市場深度不足: 歐洲的資本市場在募資方面相對困難,導致許多有前景的新創公司難以擴大規模,人才與專案往往流向美國。
  7. 非財政聯盟: 歐盟作為貨幣聯盟而非財政聯盟,限制了大規模跨國軍事投資的協調與債務共用能力。
  8. 重建耗時: 振興一個長期投資不足的國防產業,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但歐洲可能沒有如此多的時間來應對當前的安全挑戰。

但挑戰中也蘊藏著機遇:

  • 資源與規模優勢: 儘管有挑戰,歐盟整體GDP和人口規模仍然遠超俄羅斯,這意味著其潛在的資源和生產力是巨大的。
  • 國防投資激增: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成員國自2014年起持續增加國防支出,目前已有23個國家達到GDP 2%的目標。更為重要的是,2025年北約海牙峰會承諾,目標至2035年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這將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投入。
  • 政策改革與承諾: 德國放鬆借款限制、英國增加潛艇項目、波蘭及波羅的海國家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這些都顯示出各國提升防禦能力的決心。
  • 產業增長與潛力: 歐洲國防股價飆升,多家世界級國防公司(全球前20大中有5家歐洲公司)已顯著提升產能,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 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歐洲對烏克蘭提供巨額財政、軍事及人道援助,展現其在危機時刻的戰略能力和團結。
  • 歐盟積極行動: 歐盟委員會已推出「重整歐洲軍備」計劃,旨在放寬財政規則,並設立1500億歐元的「武器換貸款」基金,這將極大促進歐洲內部採購與合作,共同提升軍備。

未來情境:從戰略自主到技術夥伴關係的多元路徑

面對複雜的未來,歐洲安全與國防的發展路徑並非單一。國際戰略研究者提出了三種可能的未來情境,它們並非互相排斥,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歐洲如何應對挑戰並鞏固其地位:

  1. 情境一:更大戰略自主。 這個情境強調歐洲要強化自身的防禦能力,減少對外部力量(特別是美國)的依賴。這意味著歐盟將更積極地透過「歐洲安全行動」(SAFE)和「歐洲國防基金」(EDF)等工具,推動內部軍事合作、聯合採購和技術研發,從而建立起更為獨立自主的防禦體系。
  2. 情境二:北約現代化。 這種情境則認為,應以北約聯盟為核心,升級其整體能力以應對俄羅斯侵略、大國競爭和技術顛覆的挑戰。這包括提高國防投資目標、深化北約框架下的研發合作(例如透過北約創新基金、DIANA計劃),並加強與印太地區夥伴的戰略協調,共同應對全球安全挑戰。
  3. 情境三:技術民主夥伴關係。 這個情境將重點放在透過技術創新,特別是人工智慧的應用,來提升國防能力。它強調加強與美國、烏克蘭等技術生態系統的整合與合作,加速雙重用途技術(如軍用無人機、網路防禦)在戰場上的應用。烏克蘭在戰場上展現的快速創新週期,為歐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即如何透過技術合作來彌補傳統軍事力量的不足。

這三種情境都指向一個共同目標:讓歐洲在未來變幻莫測的全球安全版圖中,能夠更具韌性和影響力。

結語:掌握趨勢,洞悉先機

總而言之,當前全球投資環境充滿了機遇與挑戰,同時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從人工智慧對能源基礎設施帶來的根本性影響,到地緣政治衝突所驅動的歐洲國防產業轉型,以及高盛等領先機構所提供的獨到見解,這些宏觀趨勢共同為我們指引著未來經濟增長的動能。精準把握這些趨勢,並關注那些具備關鍵技術、穩健財務基礎,以及能從政策紅利中獲益的標的,將是你構建一個具備韌性且有潛力成長的投資組合的關鍵。

請注意:本文僅為資訊性說明與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務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進行獨立研究,並尋求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

常見問題(FAQ)

Q:人工智慧的發展對能源需求有何影響?

A:人工智慧,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與運行,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導致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急劇增加,進而對全球電網造成壓力並推升電價。

Q:除了AI晶片和雲端平台,還有哪些與AI相關的潛力投資領域?

A:除了晶片和雲端平台,能源基礎設施供應商,特別是那些擁有核能資產並受惠於政策紅利的公司,因其提供AI發展所需的「血液」——電力,而被視為被低估的「隱藏金礦」。

Q:歐洲國防產業為何成為投資焦點?

A: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各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並推動產業整合與技術升級,以強化戰略自主性,使其國防產業展現強勁增長潛力。

發佈留言

×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