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你或許曾經搭過 Lyft 的車,或是聽過這家曾經被視為「燒錢機器」的叫車服務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Lyft 正在經歷一場非常關鍵的財務與營運轉型。華爾街知名分析師卡特·沃思 (Carter Worth) 甚至指出,Lyft 目前正處於一個「主要的築底型態」。這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 Lyft 真的要告別過去,準備起飛了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以財經記者的角度,帶你用最白話的方式,一步步解析 Lyft 如何從過去的「不惜一切代價成長」模式,蛻變為一個持續創造正向現金流、對股東更友善,並且充滿成長潛力的企業。我們也會探討華爾街對其未來走向的多元看法,以及這對你來說可能意味著什麼。
還記得 Lyft 過去給人的印象嗎?就是一個為了擴張市佔率而持續虧損、不斷燒錢的「成長型公司」。然而,在執行長大衛·瑞舍 (David Risher) 的帶領下,Lyft 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他們不再追求盲目的成長,而是將重心放在「紀律性、可持續的盈利能力」上。
這次財務轉型的核心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點:
最重要的成績單是什麼?Lyft 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實現了正自由現金流 (Free Cash Flow, FCF),這表示公司已經能夠從自身營運中產生足夠的現金,不再需要一直借錢或發行新股來維持運作。過去十二個月,累積的自由現金流高達 9.93 億美元,簡直是從「燒錢」變成「造血」!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家庭每個月都有多餘的錢可以存起來或投資,是不是感覺更穩健?公司也是一樣的道理。
此外,Lyft 的「調整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Adjusted EBITDA)」也持續成長。第二季度達到了創紀錄的 1.294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26%,而其利潤率也擴大到了總預訂量的 2.9%。這代表公司在扣除一些非現金費用和特定一次性支出後,核心業務的獲利能力越來越好。
以下是 Lyft 近期關鍵財務指標的亮眼表現:
財務指標 | 最新數據 (截至 Q2) | 含義與重要性 |
---|---|---|
正自由現金流 (FCF) | 連續四個季度實現,過去十二個月累積 9.93 億美元 | 公司已能自我「造血」,財務獨立性強,可自行投資或償債。 |
調整後 EBITDA | Q2 達 1.294 億美元 (同比增長 26%) | 核心業務獲利能力顯著提升,管理效率改善。 |
調整後 EBITDA 利潤率 | 總預訂量的 2.9% | 每筆預訂帶來更高的營運利潤,盈利質量提高。 |
你可能會問,Lyft 把重心放在獲利上,會不會犧牲了成長?答案是:並沒有!Lyft 在追求盈利的同時,其核心業務數據依然強勁。這就像你努力工作賺錢,但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好一樣。
看看這些創紀錄的數字:
這些數據可以用下表進一步說明:
核心業務指標 | 最新數據 (Q2) | 同比增長 | 重要性 |
---|---|---|---|
總預訂量 (Gross Bookings) | 45 億美元 | 12% | 反映平台交易總額,是營收潛力的關鍵。 |
乘車次數 (Rides) | 2.348 億次 | 14% | 衡量服務使用頻率,顯示用戶活躍度。 |
活躍乘客數 (Active Riders) | 2610 萬人 | 10% | 顯示用戶基礎的健康成長,優於分析師預期。 |
除了核心業務的成長,Lyft 也積極進行戰略擴張。例如,他們以全股票方式收購了歐洲領先的移動應用 FREENOW,幾乎讓公司的總可觸及市場翻倍,這意味著更大的潛在客戶群。此外,Lyft 也與百度等公司建立了自動駕駛合作夥伴關係,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和服務創新做好準備。這些舉動都顯示 Lyft 不僅著眼於當前的獲利,也對未來的成長有長遠的規劃。
這些戰略擴張對於 Lyft 的長期發展具有以下幾個潛在效益:
一個好的公司,除了賺錢,還需要讓投資人對其管理層有信心。Lyft 近期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這對投資者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想像一下,如果你投資一家公司,卻發現大股東的投票權比你高好幾倍,你會有什麼感受?
Lyft 共同創辦人羅根·格林 (Logan Green) 和約翰·齊默 (John Zimmer) 已經退出了董事會。更重要的是,Lyft 於八月十四日宣布實施具里程碑意義的公司治理改革:廢除了過去的「雙層股權結構」,並從八月十五日起實施「一股一票」制度。這就好比在一個投票會議上,每個人的票都一樣重,大大提升了公平性。
「一股一票」制度的實施,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和投資者關係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項改革有什麼影響呢?
這樣的改革,就像是為公司的未來發展鋪設了一條更穩固的道路,讓投資者對公司的長期前景更有信心。
現在,我們來看看專業分析師們是如何評價 Lyft 的。如同文章開頭提到的,知名分析師卡特·沃思 (Carter Worth) 認為 Lyft 正處於一個「主要的築底型態」。這表示股價可能已經跌到相對低點,並且正在積蓄力量,等待向上反彈的機會。這對投資者來說,通常意味著潛在的買入機會。
對於投資者而言,「築底型態」通常預示著以下幾點:
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叫車或外送平台的經驗來理解。例如,優步 (Uber) 和外送平台 DoorDash 在實現正自由現金流後,其股價都出現了顯著上漲。這是因為市場會重新評估一家從「燒錢」轉變為「造血」的公司,給予更高的估值。
目前 Lyft 的估值相對偏低,本益比大約在 6.5 倍左右,這暗示著其股價可能還有很大的追趕空間。一份表格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種對比:
公司 | 財務狀況 | 股價表現 (實現正 FCF 後) | 目前估值 (參考) |
---|---|---|---|
優步 (Uber) | 已實現正自由現金流 | 顯著上漲 | 較高 |
外送平台 DoorDash | 已實現正自由現金流 | 顯著上漲 | 較高 |
萊福特 (Lyft) | 已連續四季實現正自由現金流 | 潛在築底型態 | 相對偏低 (本益比約 6.5 倍) |
從這張表你可以看出,Lyft 在財務上已經達到了與 Uber 和 DoorDash 類似的里程碑,但其股價表現和估值卻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這正是卡特·沃思等分析師看到潛力的地方。
儘管 Lyft 的轉型令人振奮,但短期內仍有一些挑戰和宏觀因素需要關注。例如,Lyft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 15.9 億美元、每股盈餘 0.10 美元及總預訂量 44.9 億美元,都略低於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這導致財報發布後股價盤後下跌超過 7%。
這就好比一個學生期中考的成績比預期差了一點,但他的老師卻對他期末考的表現非常有信心。Lyft 的管理層就對當前季度(第三季度)的總預訂量展望非常樂觀,預計介於 46.5 億至 48 億美元,優於分析師的普遍預期。這顯示公司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並且認為核心業務動能將持續。
以下是 Lyft 面臨的近期挑戰與潛在機遇的總結:
類別 | 挑戰/機遇 | 說明 |
---|---|---|
短期財報 | Q2 營收與 EPS 略低預期 | 導致財報公布後股價盤後下跌,顯示市場對短期數據敏感。 |
未來展望 | Q3 總預訂量展望樂觀 | 管理層對核心業務動能有信心,預期優於分析師普遍預期。 |
宏觀經濟 | 聯準會可能降息 | 有利於降低企業借貸成本,並提升成長型股票的估值。 |
資本回報 | 計畫 5 億美元股票回購 | 顯示管理層對公司估值的信心,有助於提升每股盈餘。 |
此外,宏觀經濟環境也可能對 Lyft 這樣的新經濟公司帶來潛在利多。聯準會 (Fed) 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 曾暗示可能降息的言論,為整體市場帶來提振。如果利率下降,企業的借貸成本會降低,對成長型股票的估值也會更為有利,這對 Lyft 來說無疑是一個正面的訊號。
Lyft 也計畫在 2026 年初之前回購 5 億美元的股票。股票回購代表公司認為自己的股票被低估了,透過買回股票可以減少流通在外的股份數量,提升每股盈餘,也是一種回報股東的方式,這顯示了管理層對自身價值的堅定信心。
我們看到 Lyft 正在經歷一場深刻且成功的變革:從過去的虧損模式,轉型為一個持續產生正自由現金流的企業。他們不僅在公司治理上邁出大步,提升了投資者信心,核心業務也保持著強勁的成長動能。
儘管短期財報表現可能有些雜音,但長期來看,有分析師指出其股價處於築底型態,並且相較於其他已獲利的同行,Lyft 的估值仍顯低估。加上全球宏觀經濟可能出現的降息訊號,都為 Lyft 的未來發展增添了更多想像空間。
綜合來看,Lyft 透過成功的財務轉型、持續的業務增長與重要的公司治理改革,已為其投資論點奠定了堅實基礎。它的蛻變,或許正準備掀開新的篇章,值得你繼續密切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資訊性與教育性說明,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務必進行獨立判斷並諮詢專業意見。
Q:Lyft 的「大翻身」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A:Lyft 的大翻身主要體現在從過去的「燒錢模式」轉變為持續產生正自由現金流,並實現核心業務的強勁增長。同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也進行了重大改革,例如廢除雙層股權結構,提升了投資者信心。
Q:為什麼華爾街分析師認為 Lyft 正處於「築底型態」?
A:分析師觀察到 Lyft 在財務體質上已達到與 Uber 等同行類似的獲利里程碑(如連續正自由現金流),但其股價和估值仍相對偏低。這種情況暗示股價可能已觸及相對底部,並有潛力向上反彈,故被視為「築底型態」。
Q:Lyft 實施「一股一票」制度對投資者有何意義?
A:「一股一票」制度廢除了過去的雙層股權結構,確保每股股票具有相同的投票權。這大幅提升了公司治理的公平性、透明度與管理層的問責制,有助於增強所有投資者的信心,並為公司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