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美國股市的牛市最近邁過了關鍵的三年關卡,從2022年10月的最低點反彈以來,整個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穩健成長。不過,這段漲勢的本質正引起熱議:它是否代表全面而健康的復甦,還是僅由幾家科技龍頭主導的集中型上漲?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投資人、專家和經濟學家都盯緊它的發展軌跡,從過去的紀錄中挖掘線索,好評估這波行情能走多遠,以及前方可能遇到的障礙。
從2022年10月市場觸底開始,美股已經正式進入牛市的第三年。這一階段象徵著從先前熊市谷底的強力回升,讓投資人獲得可觀收益。但相較於歷史上的牛市,這次上漲有個明顯不同之處:參與的範圍不算廣泛。換句話說,整體市場的動能主要來自少數大型科技企業,例如那群被稱為「七巨頭」的公司。
這些領軍企業靠著優異的獲利表現、創新實力和市場優勢,成為拉動行情的主要引擎;相對地,其他領域的股票和小公司則顯得黯淡無光。這種上漲的集中趨勢,雖然帶動指數屢創新高,卻也讓人質疑市場的穩健程度和長遠潛力。投資人們在為牛市三週年歡呼的同時,也開始檢視它的根基是否牢靠,以及這種「窄幅」漲勢會不會隱藏危機。舉例來說,類似情況在過去偶爾出現過,像是2000年代初的科技泡沫,就曾因過度依賴特定產業而加速崩盤,這提醒我們要多加留意。
美股牛市跨過三年大關,自然讓投資人好奇它的壽命和接下來會如何演變。從歷史來看,牛市到達這個階段後,往往還有上漲空間,但節奏和風格可能會轉變。
依據CNBC的分析,以往牛市在三年後的平均持續期通常更長。許多案例顯示,它們在這之後還能維持活力,甚至延長好幾年。就平均報酬來說,進入第四年時,雖然成長速度不如頭三年那麼快,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能提供正收益。舉個例子,1990年代的牛市就從三年後繼續奔馳近七年,期間經歷了經濟轉型的考驗,證明強健的基本面能延長行情。不過,歷史也強調,每場牛市都有獨特脈絡,受經濟環境、利率調整和全球事件影響。投資人借鏡這些經驗,還是得緊跟當下的指標,如就業數據和通膨走勢,才不會被誤導。
美股牛市走到三年,雖然成績亮眼,但參與度不夠廣泛一直是專家和投資人心頭的隱憂。這波行情主要靠幾家科技大咖撐腰,它們在AI和雲端等領域的優勢,讓股價和市值直線拉升,連帶帶動大盤走高。
但這種集中效應也造成市場高度依賴少數玩家。根據Moneyweb的報導,要讓牛市保持活力,就得有更多股票加入戰局,而不是只看幾家老大。一旦這些龍頭遇上逆風,整個盤面就容易動盪。於是,投資人轉向尋覓「後起之秀」,希望其他產業和企業能跟上腳步,讓漲勢更均衡、更持久。事實上,類似擔憂在2023年中期就浮現,那時小盤股一度落後大盤,凸顯了廣度問題的嚴重性。
針對這波牛市的樣貌和潛在難題,華爾街各大機構都分享了見解和操作心得。其中,摩根大通(JPMorgan)建議客戶在股市回落時買進,顯示即使短期震盪,他們對美股長期走勢仍樂觀。這類「撿便宜」的作法,通常建立在對經濟基礎和公司業績的正面看法,視回檔為進場良機。
除此之外,公司獲利水準和聯準會的利率決策,也是左右牛市命運的要角。若企業財報持續優異,通膨又被管好,讓聯準會能靈活調整政策,牛市就能更有保障。但若經濟數據意外轉壞,或政策急轉彎,這波漲勢就可能面臨新考驗。比方說,近期幾次聯準會會議的語調,已讓市場揣測降息時機,這將直接影響投資信心。
美股牛市進入第三年,彰顯出它的堅韌和強勁動力。歷史紀錄顯示,跨過這道門檻後,行情往往還有延展餘地,但眼前這波的「窄化」特徵——過分倚賴科技巨擘——確實為前景增添變數。華爾街專家多持審慎正向態度,鼓勵投資人逢低佈局,同時強調擴大市場參與對行情健康的必要性。
看向前路,公司盈利的穩定推進、通膨的緩解掌控,以及聯準會政策的動向,都將決定牛市能否續航。投資人們在分享市場果實之餘,務必保持警覺,分散風險,並追蹤最新動態,以因應可能的波折。透過這些步驟,不僅能抓住機會,還能降低不確定性的衝擊。
牛市指的是股市長期走高,股價普遍上揚,投資人信心滿滿,買賣熱絡的階段。一般來說,從低谷反彈超過20%就算進入牛市。
多數觀察認為,這波美股牛市從2022年10月啟動,那時市場從熊市底點開始回升,並維持漲勢至今。
這波牛市稱為「狹隘」,因為漲勢大多來自少數大型科技企業(如七巨頭),其他股票和產業參與度低,表現平平。
從歷史來看,牛市過了三年多半還能上漲,平均時間更長。雖然後續漲幅可能放緩,但仍舊帶來正面回饋。只是,每場牛市都有自己的環境和難關。
在這波牛市裡,投資人該留意這些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