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AT1 債券,全稱額外一級資本債券,是銀行強化資本架構的關鍵工具。它在銀行資本體系中負責補充一級資本,目的是在財務壓力下吸收損失,幫助銀行維持穩定。這種債券的出現,源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監管當局推出的巴塞爾協議III。
巴塞爾協議III 旨在提升全球銀行體系的抗壓能力,要求各家銀行保有更多優質資本,以抵禦各種潛在風險。AT1 債券正是這項協議的核心元素之一,被設計成應急可轉債或應急可減記債券。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銀行達到特定觸發點時,自動處理損失,例如直接減記本金或轉換成普通股,藉此防止銀行倒閉,並保障整體金融體系的運作。
由於具備獨特的損失吸收設計,AT1 債券往往能提供豐厚的票息來吸引投資者。不過,這高收益的誘人之處,也伴隨著複雜的條款和嚴重的潛在風險,需要投資人特別留意。
AT1 債券多半設計成永續債券,沒有明確的到期期限,這讓發行銀行無需在固定時間內還本。更加重要的是,銀行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選擇暫停票息支付。這種暫停通常是非累積式的,一旦決定延遲,就不會在之後補付遺漏的利息。對投資人來說,這帶來了收益的不確定性,而且票息中斷並不會被視為銀行違約。
AT1 債券的核心在於其觸發條件。當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尤其是普通股權益比率低於預設門檻(如 5.125% 或 7%),或是監管單位判定銀行出現存續能力問題時,債券本金就會被強制減記至零,或轉換為普通股。這些機制能在危機時刻快速注入核心資本,避免銀行崩潰,但對投資人而言,可能導致本金永久喪失或股權價值被大幅稀釋。
若銀行進入清算或破產程序,AT1 債券的清償順位相當靠後。它僅優於普通股,卻劣後於其他債務類型,包括一般高級無擔保債券和二級資本債券。這意味著,在銀行倒閉的情境下,AT1 債券持有者只有在所有優先債權人拿回資金後,才輪得到他們,而且實際回收的機會渺茫。
2023 年 3 月,瑞士信貸的 AT1 債券遭全額減記,這件事震動了全球金融圈,也徹底改變了投資人對 AT1 債券的認知。
瑞信長期受困於營運問題和多起醜聞,導致獲利下滑,市場信任度崩潰。2023 年初,隨著全球銀行業壓力增大,瑞信股價急挫,存款大量流出,引發嚴重流動性危機和存續疑慮。危機升級時,瑞士金融監管機構迅速行動,安排瑞信與瑞銀集團的緊急合併。
在合併協議中,瑞士金融監管機構依據債券條款,對價值約 160 億瑞士法郎的 AT1 債券實施全額減記,直接歸零。監管單位解釋,這是因觸發存續能力事件所致,目的是穩定瑞信並保護存款人和金融體系。雖然這符合 AT1 債券的原始意圖,但其規模和執行方式仍讓市場大為震驚。根據 彭博社的報導,這是歐洲史上最大的 AT1 債券損失案例。
這起事件最受矚目的爭議點,是在減記 AT1 債券的同時,瑞信普通股股東卻能拿到合併後的瑞銀股票(雖然價值大減)。這違背了金融界長久以來的股權先於債權原則,也就是在銀行清算時,股東應先承擔損失。許多投資人覺得這對債券持有者極不公平,也為未來銀行資本工具的定價和投資策略增添了更多不確定因素。歐洲央行等單位事後澄清,在歐元區,普通股股東永遠是首當其衝的損失方,試圖安撫市場,但這件事對 AT1 債券的整體氛圍影響持久。
要徹底搞懂 AT1 債券,就得將它和其他銀行資本工具對比一番。這些工具雖然都用來強化資本和吸收損失,但設計理念、風險水準和監管標準各不相同。
應急可轉債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指在觸發特定條件時(如資本比率下滑或監管介入),能自動轉成股權或減記本金的債券。AT1 債券就是應急可轉債的一員,專門用來滿足巴塞爾協議III 的額外一級資本需求。簡單說,並非所有應急可轉債都是 AT1,但所有 AT1 都屬於應急可轉債範疇。
二級資本債券是用來補充銀行二級資本的次級債工具。相較 AT1 債券,它的风险相對溫和,主要差異有以下幾點:
* **損失吸收能力:** 二級資本債券通常只在銀行清算階段才介入吸收損失,其減記或轉股方式不如 AT1 那麼強勢。它們大多有固定到期日,票息也不能被銀行輕易擱置。
* **清償順位:** 二級資本債券的順位優於 AT1,也高於普通股。在破產時,它們會先於 AT1 債權人得到償付。
* **監管要求:** 雖然也能幫助達到資本適足率,但二級資本債券在即時性和彈性上不如 AT1 突出。
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券是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量身打造的監管措施。這些被稱為「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必須保有足夠內部資源,在破產時自行吸收損失,而不需政府動用公帑進行紓困。
* **目的:** 總損失吸收能力確保這些銀行在危機中,能將損失轉移給投資者,實現有序重組。
* **構成:** 它可涵蓋多種工具,如普通股、AT1 債券、二級資本債券和其他合格次級債。因此,AT1 債券常是總損失吸收能力的一部分。
* **清償順位:** 總損失吸收能力工具通常位於普通債務之下,但在清算時可用來承擔損失。
以下表格概述這些銀行資本工具的主要特點:
| 特性 | 普通股(Common Equity) | AT1 債券(Additional Tier 1) | Tier 2 債券(Tier 2 Capital) | TLAC 債券(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 |
| :————- | :——————– | :—————————— | :—————————- | :——————————————- |
| **損失吸收** | 最先吸收損失 | 次之(減記/轉股) | 清算時吸收損失 | 危機重組時吸收損失 |
| **到期日** | 無 | 通常永續 | 通常有到期日 | 通常有到期日 |
| **票息支付** | 股息可暫停 | 可暫停,非累積 | 通常固定支付,可遞延 | 通常固定支付 |
| **清償順位** | 最劣後(股權) | 劣後債務,優於普通股 | 次級債務,優於 AT1 | 視具體工具而定,但通常次於高級債務 |
| **監管要求** | CET1 核心 | 補充一級資本 | 二級資本 | 針對 G-SIBs 的額外要求 |
| **風險等級** | 最高 | 很高 | 中高 | 視構成工具而定,但整體風險較高 |
瑞信事件讓投資人對 AT1 債券的風險有了全新認識。對於那些追逐高報酬的投資者,深入了解這些隱憂至關重要。
AT1 債券最大的威脅是本金可能永久消失。一旦觸發減記,投資人就無法像持有普通債券那樣期待回收;若轉成普通股,則可能遭遇股權稀釋和股價劇烈震盪。這類風險已接近股票投資的水準,遠非傳統債券可比。
正如前面提到的,票息支付並非絕對保證,銀行可在特定情形下暫停,這會打亂投資人的現金流規劃。此外,AT1 債券價格容易受銀行健康度、經濟環境和政策變化影響,波動劇烈。尤其在銀行業動盪期,流動性可能急轉直下,讓出售變得困難。
這起事件重挫市場信心,導致 AT1 債券價格普遍下滑,發行費用水漲船高。投資人如今更警覺於損失吸收機制的細節,也對監管單位的裁決權保持戒心。展望未來,各國可能會檢討 AT1 債券條款,例如強化觸發條件的透明度和減記順序。歐洲當局已重申,在歐元區,AT1 債券永遠在股權之後才會減記,以重建穩定。
考慮到 AT1 債券的高風險本質,它不適合普通散戶。這類工具最適合:
* **高風險耐受者:** 能承受本金全失的可能。
* **銀行業專家:** 熟悉財務報表、資本比率和監管規則。
* **機構或專業基金:** 具備全面風險評估和分散配置的能力。
若投資者偏好穩健回報或風險偏低,AT1 債券絕非理想選項。
瑞信事件標誌著 AT1 債券發展的轉折點,它將長期影響銀行的資本籌措和金融穩定。
事件促使全球監管單位反思 AT1 債券的架構。巴塞爾協議III 本意是讓私人投資者承擔銀行損失,但減記順序的爭端可能催生更明確的指引,或要求債券條款嚴守股權先於債權原則。例如,歐盟和英國已重申股東為首要損失方。根據 國際清算銀行的工作報告,銀行資本體系仍在演進,類似事件將持續塑造其方向。
事件後,銀行發行 AT1 債券的成本恐將上揚,投資人索求更高溢價。這可能迫使銀行轉向其他資本來源,或修改條款如提高票息或澄清損失順序。有些銀行或許會開發風險較低的混合證券,兼顧資本需求。
短期來看,AT1 債券市場信心低迷,交易量和流動性下滑。投資人定價將更保守,仔細檢視銀行狀況和當地監管。對發行銀行而言,這意味著需投入更多努力,透過透明資本結構來重獲信任。
AT1 債券的全稱是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它在銀行資本結構中負責補充一級資本,目的是提升銀行在財務壓力下的損失吸收能力,是巴塞爾協議III 框架下的關鍵工具。
瑞信 AT1 債券減記的觸發條件是瑞士金融監管機構認定銀行出現存續能力問題。此事件震動市場,主要因為:
永續性表示 AT1 債券無到期日,銀行無義務還本,投資者可能永遠拿不回資金,除非在二級市場賣出。票息暫停則讓銀行可在特定條件下停止支付利息,且通常不補發,這帶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和回報波動。
銀行還有普通股、二級資本債券等工具。
在財務危機中,AT1 債券清償順位極為靠後,但優於普通股。順序大致為:
AT1 債券票息通常較高,提供吸引人的潛在回報,以彌補風險。但隱藏風險包括:
事件後,市場風險意識提升,AT1 債券發行成本增加,流動性減弱。監管單位檢討條款和順位,例如歐洲央行強調歐元區股東永遠先承損失,以強化股權先於債權原則的信心。
全球大型系統重要性銀行,如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商業銀行,常發行 AT1 債券以達資本要求。選擇時需留意:
對一般散戶而言,AT1 債券通常不適合。其風險極高,包括本金永久損失、票息中斷和複雜條款。這更適合具高風險耐受力和銀行專業知識的機構投資者。
通常情況下,一旦 AT1 債券被減記或轉成普通股,這損失是不可逆的。投資者本金將永久喪失,銀行不會恢復債務或補償。這正是其作為損失吸收工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