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本文深入探討帳面價值的定義與意義,並分析其對投資者股市決策的影響,包括如何運用帳面價值判斷股票的內在價值以及投資風險。
在投資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聽到許多評估公司價值的指標,其中一個重要卻常被誤解的,就是每股帳面價值(Book Value Per Share, BVPS),它也被稱為每股淨值。究竟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它如何幫助我們判斷一家公司股票的價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每股帳面價值,以及它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與限制。
簡單來說,每股帳面價值是一家公司在特定時間點,將其所有資產變現並償還所有負債後,每股普通股股東能分到的淨資產價值。它衡量的是公司帳上屬於股東的實際財產價值。
想像一下,如果一家公司突然清算倒閉,賣掉所有資產、還清所有欠款後,剩下的錢會怎麼分配?這筆錢扣除優先股股東的部分,再除以普通股的總股數,就是每股帳面價值所代表的意義。因此,它被視為一種相對保守的股票價值衡量方式,特別適用於評估那些獲利不穩定或資產價值穩定的公司。
了解每股帳面價值的概念後,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如何計算它。這個數字可以從公司的財務報表,尤其是資產負債表中找到相關數據。
每股帳面價值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每股帳面價值 = (總股東權益 – 優先股股權) ÷ 在外流通股數
為什麼要減去「優先股股權」呢?因為在公司清算時,優先股股東對於資產和收益的權利,是優先於普通股股東的。雖然優先股在會計上列於股東權益項下,但其性質更接近債務,因此在計算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值時需要將其扣除,避免高估。
美元):
套入公式計算:
每股淨值 = (291,646 – 28,397) ÷ 7,895 = 33.34 美元
這表示美國銀行每一股普通股,對應的帳面淨值是33.34美元。
案例二:摩根大通銀行 (JPM) 2023年每股淨值計算
同樣地,我們取得摩根大通銀行2023年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單位:百萬美元):
這個案例需要注意,資產負債表上可能顯示的是「已發行股數」,而非「在外流通股數」。在外流通股數需要將已發行股數減去公司買回的「庫藏股」。
在外流通股數 = 4,105 – 1,228 = 2,877
套入公式計算:
每股淨值 = (327,878 – 27,404) ÷ 2,877 = 104.44 美元
這代表摩根大通銀行每一股普通股,對應的帳面淨值是104.44美元。
你可以透過台灣股市資訊網 Goodinfo! 或美股查詢網站 Morningstar 等平台,查詢到這些公開的財務數據。
了解每股帳面價值後,我們通常會將它與「股票市場價格」進行比較,這就引出了另一個重要指標:股價淨值比(Price-to-Book Ratio, P/B Ratio)。
股價淨值比的計算方式是:股價 ÷ 每股帳面價值,單位是「倍」。它告訴我們目前公司的市值是帳面淨值的多少倍。
項目 | 每股帳面價值 | 股價淨值比 (P/B Ratio) |
---|---|---|
定義 | 每股普通股對應的股東權益價值 | 股價與每股帳面價值的比率 |
衡量目的 | 評估股票的保守實際價值 | 評估股價相對於淨值是昂貴或便宜 |
常見應用 | 用於價值投資,判斷股票是否被低估 | 適用於獲利不穩定的產業(如景氣循環股) |
每股帳面價值越高越好嗎?投資選股的兩大注意事項
許多投資人認為,每股帳面價值越高越好,或股價淨值比越低越好,這代表買到便宜的股票。然而,身為專業的投資者,我們必須了解每股帳面價值的潛在限制,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判斷。
雖然每股帳面價值在概念上是公司清算時股東能拿回的錢,但實際的「清算價值」與「帳面淨值」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是因為財務報表上的資產是依據「歷史成本」入帳,而非其目前的市場價值或變現價值。
舉例來說,一塊土地在多年前以低價購入,其帳面價值可能很低,但現今市場價值卻可能翻了數倍。反之,一些高科技設備可能帳面價值很高,但一旦公司停業,這些設備的二手價值可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們不能直接將每股淨值等同於清算價值來判斷投資價值。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價值應主要來自其未來的獲利能力。
每股帳面價值主要衡量的是公司的「淨資產」,也就是股東權益。但公司的獲利能力,往往無法單純從資產多寡來判斷。例如,一家公司可能擁有大量的實體資產,但若經營不善,這些資產也無法帶來可觀的利潤。
此外,許多現代企業的價值越來越依賴於無形資產,例如專利、品牌、客戶關係、技術know-how等。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在財務報表上難以精確衡量,甚至可能被低估或未被計入。對於這類公司,單純依賴每股帳面價值來評估其投資吸引力,可能會產生誤判。
每股帳面價值與每股盈餘(EPS):何時該用誰?
既然每股帳面價值有其限制,那在評估一家公司時,我們該優先參考哪項指標呢?
我們可以把每股帳面價值想像成一個「存量的概念」,它代表了公司在某個時間點累積下來的淨資產。而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 EPS)則是一個「流量的概念」,它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期間(如一季或一年)所賺取的利潤。
對於大多數健康且持續成長的公司來說,每股盈餘(EPS)和基於EPS的本益比(P/E Ratio)通常是更優先的評估指標。因為投資的本質是為了未來的獲利,公司的獲利能力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長期動力。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每股帳面價值會變得相對重要:
總之,我們建議您優先考慮每股盈餘和本益比等獲利相關指標。只有當這些指標難以適用時,才將每股帳面價值和股價淨值比作為輔助的參考工具。
A:每股帳面價值(Book Value Per Share, BVPS),又稱每股淨值,是指公司將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及優先股股權後,再除以在外流通普通股數量的結果,代表每股普通股所擁有的淨資產價值。
A:計算公式為:(總股東權益 – 優先股股權) ÷ 在外流通股數。所有數據都可以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找到。
A:股價淨值比是股價除以每股帳面價值,用來評估股票價格相對於其帳面淨值是昂貴還是便宜。若P/B比率低於1,可能暗示股票被低估。
A:不行。每股帳面價值有其限制,它不等於公司的清算價值,也無法完全反映公司的獲利能力或無形資產價值。它應作為輔助而非唯一的投資判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