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利差交易(Carry Trade)是什麼?從日本低利借錢,到全球套利的真實案例全解析

efxselect_com By efxselect_com 2025 年 3 月 26 日

你有聽過「利差交易」嗎?這是一種非常實用又長青的投資策略,特別是在外匯市場裡,許多專業交易者、甚至像巴菲特這樣的大咖投資人,都曾經靠這一招賺錢。

所謂外匯利差交易(Carry Trade),簡單說就是:
借低利率國家的貨幣,轉去投資高利率國家的貨幣或資產,中間的利息差就是你的收益。

舉例來說,日本長年維持極低利率,甚至還出現過負利率。這時,聰明的投資人就會想:「我可不可以借日圓,再去買澳幣、美金這些高利息的貨幣,來賺利息差?」

答案是:可以。而且很多人真的這麼做,而且做得很大。


利差交易怎麼操作?三步驟搞懂

  1. 先借低利率的貨幣
    比如日圓、歐元、台幣這類利率偏低的貨幣。
  2. 再把錢換成高利率貨幣來持有
    比如美金、澳幣、南非幣這些利率較高的貨幣。
  3. 靠利息差賺錢
    借來的錢利息很低,但你換到的貨幣利息高,兩者的差距就是你每天賺的錢,這就是「利差」。

這類交易通常會搭配槓桿操作,用較少的本金放大資金部位,提升報酬空間。不過,槓桿越高,風險也越大。


利差交易真實案例分析

為了讓大家更有感,我們整理了幾個真實世界的利差交易案例,幫助你從經驗與數據中看懂這個策略。

案例一:借日幣買高息資產(長年經典操作)

過去十年,日本利率接近零,很多投資人會借日幣、換成澳幣或美金,去買高息金融商品(如定存、債券或高配息 ETF)。只要匯率穩定不大變,年年都能收利差。例如:

  • 借 100 萬日圓,利息成本僅 0.1%
  • 換成澳幣投資,年利息收益 4%
  • 實際年利差收益為:4% – 0.1% = 3.9%

看起來穩穩賺,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匯率穩定」,這點很關鍵。


案例二:巴菲特的日股利差策略(避免匯率風險的經典示範)

2020 年開始,巴菲特透過旗下公司發行日圓債券,等於低利率借入日幣,再把資金投入日本的大型企業股票(例如三菱商事、三井物產等)。這個操作非常聰明,因為:

  • 借錢和投資都用「日幣」,沒有匯率風險
  • 賺的是日本企業穩定的股息收入
  • 中間利差等於:股息收益 – 債券利息成本

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就算你不進行跨幣別交易,只要資金成本低、投資回報高,就有利差可賺


案例三:2022 美國暴力升息潮,引爆利差熱潮

2022 年美國聯準會快速升息,利率從幾乎 0% 拉到超過 5%。這時不少台灣、香港、日本的投資人就選擇:

  • 借本國貨幣(利率低)
  • 換成美元持有或存美金高息產品

不只賺利息差,如果當時美元升值,還能再從匯率漲幅中多賺一筆,等於雙重利潤。但反過來,若美元突然貶值,也會讓獲利瞬間蒸發


案例四:2023~2024 平倉潮反噬,利差交易翻車警示

到了 2023 年,日本央行出乎市場預期地開始調升利率,許多原本以日幣為融資來源的利差交易者突然面臨爆倉壓力

  • 高槓桿部位被迫平倉
  • 日圓急升,造成重大匯損
  • 全球利差交易一度進入結束潮,資金快速流出新興市場

這提醒我們,利差交易雖然看起來穩,但一旦「借來的那邊升息」、「投資的那邊降息」,或「市場信心轉向」,就可能全面反轉。


利差交易怎麼算?簡單公式教你估收益

這邊給一個實用的公式:

利差收益 =(高利率貨幣利率 − 低利率貨幣利率)× 投資金額

以借日幣、投資澳幣為例:

  • 高利率(澳幣) = 4%
  • 低利率(日幣) = 0.1%
  • 投資金額 = 100 萬日圓(等值澳幣)

計算出來的年利差就是:
(4% – 0.1%)× 100 萬 = 39,000 日圓的利差收益

實際操作中還要扣除滑價、手續費、交易平台點差等費用,但大方向就是這樣。


結論:利差交易適合怎樣的投資人?

利差交易乍看之下像是一種「穩穩收息」的策略,但實際上它是需要專業判斷與風險控管的中高階操作

  • 適合長期資金、可以忍受波動的投資人
  • 不適合只想賺快錢的新手或過度使用槓桿的投機者

如果你願意花時間觀察利率政策趨勢、貨幣匯率變動、央行動態,那麼利差交易可以成為你資產配置中的一環。

不過記住一句話:「利差不是白吃的午餐,風險永遠與報酬並存。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