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近期美國股市勢如破竹,主要指數屢創新高,許多投資者在聯準會降息預期中情緒高漲。然而,在這一片看似歡樂的市場氛圍下,您是否曾經思考過,實體經濟的數據表現,是否真的與股市的熱烈程度相符呢?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全球投資委員會便指出,在市場一片樂觀的表象之下,潛藏著勞動市場放緩、企業獲利不均以及通膨壓力升高等三大經濟風險,形成市場與經濟之間「分歧」的敘事。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並解析摩根士丹利對投資者的警示與建議,幫助您更全面地理解當前的財經環境。
美國股市近期展現了強勁的上漲動能,如同在舉辦一場盛大的「派對」。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屢創新高,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表現亮眼,讓許多投資者感到興奮。您或許會好奇,是什麼驅動了這波股市的樂觀情緒呢?
驅動近期股市樂觀情緒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個關鍵因素是聯準會的貨幣政策預期。在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於傑克遜霍爾年會的演講中,釋放出可能準備在下次會議降低利率的「鴿派」訊號後,市場普遍預期九月降息的機率高達91%。這種對降息的強烈預期,就像為股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除此之外,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也出現了「黃金交叉」的看漲訊號,這在技術分析上通常被視為股價上漲的預兆。同時,一些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的「循環性類股」,例如工業、非必需消費品和原物料股,也開始獲得動能,似乎預示著經濟將好轉。而輝達(NVIDIA)亮眼的財報預期,加上人工智慧資本支出的快速增長,更是持續推動了科技股的上揚,尤其以「七巨頭」科技股為首,它們在市場上漲中扮演了主導角色,其市值增長顯著,可說是這場「股市派對」中最耀眼的明星。
以下表格概述了近期股市的一些關鍵表現指標:
指標 | 近期表現 | 市場解讀 |
---|---|---|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 屢創新高 | 整體市場情緒樂觀 |
標普500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 | 表現亮眼 | 科技股與大型股主導漲勢 |
羅素2000指數 | 出現「黃金交叉」 | 小型股看漲訊號,預示市場廣度改善 |
「七巨頭」科技股 | 市值與獲利增長顯著 | 市場上漲的主要驅動力 |
然而,當我們把目光從股市的熱鬧轉向實體經濟時,卻發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陣痛」信號。這些信號提醒我們,經濟數據的真實面貌,可能不如股市所展現的那麼樂觀。
當前實體經濟中,我們觀察到以下幾個令人擔憂的「陣痛」信號:
首先,美國勞動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放緩跡象。七月的非農就業人數遠低於市場預期,前兩個月的數據也被下修,這代表實際的新增工作機會比想像中少。此外,持續性失業金申請人數上升,而招聘率更是降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點。這些數據都明確指出,過去強勁的勞動市場正在降溫,這可能影響消費者的收入與支出能力。
其次,服務業經濟活動也顯得有些停滯。根據供應管理協會服務業指數(ISM服務業)顯示,七月服務業幾乎沒有增長。這意味著在美國經濟中佔比很高的服務業,其擴張速度不如預期。報告也提到,貿易戰推高了成本,並導致一些行業的就業減少。這些都引發了市場對「停滯性通膨」的擔憂,也就是經濟增長停滯甚至衰退,但通膨卻持續存在的狀況。
更讓人不安的是,通膨壓力依然存在。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六月年增2.9%,比五月的2.8%還要高。這表示物價上漲的趨勢並沒有完全緩解。此外,由於關稅上升,預計未來也將推高進口商品成本,進而加劇通膨。這些經濟數據的疲軟和通膨的陰影,與股市的樂觀形成了鮮明對比,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這種「分歧」究竟預示著什麼。
以下表格簡要對比了當前股市的樂觀表現與實體經濟的疲軟數據:
面向 | 股市表現 | 實體經濟數據 |
---|---|---|
主要指數 | 屢創新高,展現強勁動能 | 勞動市場放緩,服務業活動停滯 |
情緒 | 聯準會降息預期下投資者情緒高漲 | 通膨壓力持續存在,引發停滯性通膨擔憂 |
增長驅動力 | 主要由「七巨頭」科技股帶動 | 新增工作機會減少,消費能力可能受影響 |
說到企業獲利,第二季的整體財報表現似乎優於預期,聽起來是個好消息,對吧?但當我們仔細觀察這份成績單時,會發現其中存在著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這就像是班級裡有幾位頂尖學生表現亮眼,拉高了全班的平均分數,但其實大多數同學的成績卻是普普通通。
在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企業中,大部分的獲利增長,主要都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尤其以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和金融這三大類股貢獻了雙位數的增長。其中,被稱為「七巨頭」的科技股,其獲利年增率高達26%,可說是表現最為強勁的火車頭。它們的巨大市值與驚人獲利,為整體股市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甚至可以說,是它們撐起了整個大盤。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移開這些明星企業,看向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其餘493家公司時,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這些公司的獲利幾乎沒有增長。這清楚地揭示了當前企業獲利結構的不均勻。換句話說,股市上漲的動能,很大程度上是少數幾家超級巨頭的功勞,而非全面性的經濟復甦。這種企業獲利的「兩極分化」,是我們在判斷市場健康狀況時,絕對不能忽視的重要細節。
以下表格呈現了標普500指數企業獲利增長的兩極分化現象:
企業類別 | 獲利年增率 | 對大盤影響 |
---|---|---|
「七巨頭」科技股 | 高達26% | 主要支撐股市上漲動能 |
標普500指數其餘493家公司 | 幾乎沒有增長 | 基本面較弱,未能全面復甦 |
面對股市的狂熱與經濟數據的冷淡,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資委員會發出了明確的警示,提醒投資者,在當前一片樂觀的情緒下,有三大未被充分考慮的風險,可能在未來對股市構成挑戰。這些風險就好像冰山水面下的部分,雖然看不見,卻可能造成巨大的撞擊。
摩根士丹利指出的三大市場潛在風險為:
第一大風險是勞動市場的放緩。 我們前面提到,非農就業人數下降、失業金申請上升,以及招聘率走低,都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正在降溫。雖然這可能會讓聯準會有更多空間考慮降息,但如果勞動市場持續疲軟,最終將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拖累整體經濟增長。消費者手頭變緊,自然會減少支出,這對許多依賴內需的企業來說並非好事。
第二大風險是企業獲利的不均。 雖然「七巨頭」表現搶眼,但大多數公司的獲利增長乏力,顯示出整體企業基本面的結構性問題。這種不均勻的獲利,意味著股市的上漲基礎並不廣泛,一旦少數幾家大型股遇到挑戰,整個市場的動能就可能受到嚴重影響。投資者必須意識到,股市的強勢可能只是表象,而非全面性的繁榮。
第三大風險是通膨壓力的升高。 儘管市場預期聯準會將降息以刺激經濟,但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仍然居高不下,且關稅的全面影響尚未完全顯現。關稅會推高進口成本,這些成本最終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進一步推高物價。這可能導致通膨比預期中更具黏性,甚至引發「停滯性通膨」的疑慮,這將是聯準會在制定政策時的一大難題,也可能讓降息的步伐不如市場預期的那麼順暢。
摩根士丹利的這些警示,並非要散布恐慌,而是要提醒我們,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必須對市場的潛在風險有清晰的認知,避免被一時的樂觀情緒所蒙蔽。
面對股市與經濟之間這種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分歧」環境,摩根士丹利不僅提出了警示,也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投資建議,幫助投資者建立一個更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就像是在天氣多變的時候,我們需要準備不同類型的衣服,以應對各種情況。
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者應考慮增加實質資產的配置。什麼是實質資產呢?它們通常指那些具有實體形式、能抵抗通膨的資產,例如黃金、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工業與農產品等原物料。在通膨壓力持續存在的環境下,這些資產通常能提供較好的保值作用。
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建議積極選擇美國大型優質股。這些公司通常擁有穩定的獲利能力和強健的財務體質,在市場波動時能提供較好的防禦性。同時,他們也推薦配置中期投資級債券,包括市政債券。投資級債券因其較低的信用風險,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能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特別是考量到美國政府債務與赤字龐大,而私人部門財務狀況相對健康,投資級債券可能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報酬。
當然,分散風險是關鍵。摩根士丹利還建議考慮配置國際股票,包括新興市場股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將投資組合分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降低單一市場的風險。最後,對於有能力的投資者,他們也建議考慮避險基金和私募二級市場。這些另類投資工具,通常能提供與傳統市場相關性較低的報酬,有助於進一步多元化投資組合。
總體而言,摩根士丹利的建議是,在當前這個經濟與股市各說各話的時刻,投資者不應盲目追逐熱點,而應採取更為審慎且多元化的策略,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結語
美國股市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歧故事,提醒我們在享受市場上漲之際,仍需保持警惕。聯準會的政策動向、通膨數據的演變以及企業獲利的實際狀況,將是影響未來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強調,一個周全且具備避險思維的資產配置策略,將有助於投資者應對當前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財經環境。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保持理性,仔細分析各種數據,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財經資訊分享與知識教育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任何投資均存在風險,請讀者在做出投資決策前,務必進行獨立研究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
Q:什麼是摩根士丹利所指的「市場與經濟的分歧故事」?
A:這是指當前美國股市雖然表現強勁,屢創新高,但實體經濟數據卻顯示出勞動市場放緩、企業獲利不均以及通膨壓力升高等疲軟跡象,兩者之間呈現出不一致的情境。
Q:摩根士丹利警示投資者應關注的三大風險是什麼?
A:摩根士丹利警示的三大風險包括:勞動市場的持續放緩可能影響消費支出;企業獲利過度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基礎不穩固;以及核心通膨壓力持續,可能導致聯準會降息不如預期,甚至引發停滯性通膨。
Q:在當前分歧的環境下,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者如何配置資產?
A:摩根士丹利建議增加實質資產(如黃金、REITs、原物料)以抵抗通膨,配置美國大型優質股和中期投資級債券以提供穩定收益和防禦性,並考慮分散投資於國際股票(包括新興市場)以及另類投資工具如避險基金和私募二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