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金融市場總是變化莫測,原油期貨憑藉強大的槓桿效應和劇烈波動,吸引大批希望一夜致富的投資人前來試水溫。但這項投資就像一把雙刃劍,隱藏的風險往往讓人付出慘痛代價,不僅損失本金,還可能欠下巨債,讓人「血本無歸」。回想起2020年WTI原油期貨出現前所未見的負油價,那場風暴震驚全世界,也讓「原油期貨賠錢」這詞成為投資者心中的夢魘。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原油期貨虧損背後的根源,從歷史事件中吸取寶貴教訓,並分享實用的風險防範方法以及虧損發生後的處理之道,幫助您在這條荊棘滿布的投資之路上,步履更穩健一些。

2020年4月20日,這一天註定被寫進金融史冊。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的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在到期前夕暴跌到每桶-37.63美元,這是史上頭一遭油價變成負數。事件爆發時,不只專業機構措手不及,許多散戶投資者更是遭受毀滅性打擊,本金全丟光還得倒貼錢。這場意外並非單一原因,而是全球供需大亂、儲存空間短缺,加上期貨合約本身的特殊規則所共同釀成。

這場負油價風暴的根本,就在於全球原油市場嚴重失衡。一開始,2020年初COVID-19疫情肆虐,導致經濟活動幾乎停擺,交通、航空和工業需求銳減,石油消耗量瞬間腰斬。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那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降幅創下歷史新低。與此同時,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爆發「價格戰」,原油產量暴增,供應過剩問題雪上加霜,市場上到處是賣不出的石油。
供應量龐大,卻沒地方存。尤其是WTI原油的交割中心——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地區,儲油設施很快就滿載掛零。油罐裝不下了,運輸能力也跟不上,於是持有原油的成本從原本的正數變成負數,實物持有變得極其昂貴。

不過,負油價真正引爆的關鍵,還在WTI期貨合約的「實物交割」規則。這種合約到期時,持有者得接收或交付真實原油。對大多數散戶來說,他們沒儲存或運輸的能力,所以到期前一定要平倉。但當交割月逼近,市場上滿是急著脫手的合約,卻沒人願意接手。為了擺脫接收原油的麻煩,賣家甚至願意付錢給買家,讓他們把油帶走。這就是負油價形成的機制,讓人措手不及。
負油價事件中,中國銀行推出的「原油寶」產品,成了散戶投資者慘重虧損的經典範例。這種紙上原油產品,目的是跟隨國際油價走勢,透過銀行代客交易WTI期貨來實現。但在2020年4月20日WTI 5月合約結算那天,中國銀行的平倉機制沒能跟上負油價的變化,結果許多投資者不僅本金全沒,還欠下數倍的債務,造成「穿倉」慘劇。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引發法律糾紛和公眾熱議。投資者指責銀行在產品設計、風險告知、風控措施和強平操作上都有疏失。雖然中國銀行後來和部分客戶和解,承擔部分責任,但這事件暴露了金融產品的複雜性、銀行的責任問題,以及投資者教育上的缺失。它提醒全球散戶,在極端市場震盪下,高風險投資可能帶來毀滅性後果。事後,一些專家建議,類似產品應加強即時風險監控,並要求投資者簽署更詳細的風險聲明,以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雖然負油價是極端例子,但原油期貨的風險本來就層出不窮,導致投資者頻頻虧損。要避開這些陷阱,就得搞清楚背後的原因。
期貨交易用保證金制度,讓小額資金就能操控大筆合約,這就是槓桿的魅力。以WTI原油期貨為例,一張合約等於1000桶油,如果油價60美元/桶,總值6萬美元,但你可能只需幾千美元保證金就能下單。這種機制能讓獲利翻倍,但虧損也會成倍放大。油價小小波動,在槓桿加持下,就可能讓保證金蒸發,迅速引爆帳戶。
當市場反向走,你的持倉虧損到保證金低於維持水平時,期貨商會發出追繳通知,讓你在限時內補錢。如果沒補上,他們為了自保,就會強制平倉,把你的部位賣掉。在波動大、流動性差的時刻,這平倉可能賣在爛價,甚至低於保證金,造成「穿倉」——虧損超出手頭所有錢,你還得倒欠期貨商一筆債。為了緩解這風險,有些交易者會預先設定較高的保證金緩衝,但這也意味著機會成本增加。
原油價格易受地緣衝突、OPEC+決策、經濟數據或天災影響,波動性極高。價格可能突然跳空,漲跌幅度驚人。在亂市中,流動性一乾二淨,買賣價差拉大,止損單掛單也執行不了,或只能虧更大價平倉。這種卡住出不了場的局面,常讓小虧變大虧。歷史上,像中東緊張局勢或颶風來襲,都曾引發類似混亂,投資者需特別警惕。
| 特徵 | WTI(西德州輕原油) | 布蘭特(Brent原油) |
|---|---|---|
| 主要交易交易所 |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 洲際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 |
| 交割地點 |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 | 海上交割,或現金結算 |
| 代表區域 | 北美地區 | 歐洲、非洲、中東地區 |
| 合約單位 | 1,000桶 | 1,000桶 |
| 實物交割 | 有,到期前需平倉或接貨 | 通常為現金結算,較少實物交割 |
| 負油價風險 | 歷史上曾出現負油價 | 未曾出現負油價 |
風險雖然大,但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和知識準備,就能大大降低在原油期貨裡虧大錢的可能。以下是幾點實戰心得。
沒計畫的交易,等於自找麻煩。進場前,先擬好周全策略,並鐵腕執行。主要包括:
許多成功交易者強調,紀律比預測更重要,長期來看,這能幫你避開情緒陷阱。
WTI和布蘭特等原油期貨,細節和交割方式差異明顯。投資前,務必細讀合約,尤其是:
新手尤其該避開持倉到交割月,否則不熟流程,可能招來意外開支。建議從模擬帳戶練習,熟悉這些規則。
挑對期貨商是基本功。在台灣,選金管會認可的;在香港,選證監會監管的。選平台時,看這些:
此外,選擇有獨立客戶資金帳戶的平台,能多一層保障,避免資金混用風險。
萬一在原油期貨裡虧大錢,甚至穿倉欠債,別慌張,先冷靜下來,採取步驟應對。
虧損一發生,就趕緊止損,別讓傷口擴大。如果還有倉位,馬上平掉。然後聯絡期貨商,問清虧損細節、債務怎麼算和還款選項。他們有責任解釋清楚,或許還有緩衝方案。早溝通,早解決。
如果懷疑期貨商有錯,比如沒好好揭險、不當推銷或風控失靈,趕緊找律師評估,能不能申訴或打官司。像中國銀行原油寶案,受害者就是靠法律維權。欠債多時,也可談協商,分期付或減息。在台灣,可向金管會金融服務專區申訴;在香港,找證監會或調解中心幫忙。這些管道能幫你爭取空間,減輕壓力。
大虧會打擊心態,甚至影響生活。先承認事實,接受它。找家人朋友聊聊,或求助心理師。重點是檢討經驗:
失敗是老師,從中崛起,能讓你更強。許多大投資家都經歷過低谷,才練就本事。
原油期貨高風險高回報,魅力與危險同在。從2020負油價到日常的追繳和平倉,都在提醒:追利潤時,風險管理不能少。投資者需有紮實知識、嚴格紀律、敏銳風險感,加上合規平台。虧損來了,也要理性處理,求助法律協商,從教訓中前進。市場無捷徑,只有學習和敬畏,才能走遠。
如果您在原油期貨交易中遭遇「穿倉」損失,即虧損超出您繳納的保證金,且無力支付,期貨商將會向您追討欠款。這可能導致法律訴訟,包括但不限於:
建議第一時間與期貨商溝通,尋求債務協商或尋求法律諮詢,了解自身權利與義務。
台灣投資者可透過經金管會核准的國內期貨商,開立期貨交易帳戶,合法交易國際原油期貨(如NYMEX WTI原油期貨)。
一般而言,開立期貨帳戶需要具備以下資格:
具體資格與文件要求請洽詢各家期貨商。
一張標準WTI原油期貨合約代表1,000桶原油。因此,其價值取決於當前油價。例如,若油價為70美元/桶,則一張合約的價值約為70,000美元。
對於新手投資者,強烈建議不要直接交易標準原油期貨合約。 標準合約價值高,波動大,風險極高。若仍有興趣,應考慮:
無論選擇何種產品,新手應投入極小比例的閒置資金,且絕不高於自身能承受的全部虧損金額。
元大S&P原油正2(00672L)是一檔槓桿型ETF,其追蹤的是S&P GSCI Crude Oil ER指數,而該指數主要透過投資近月原油期貨來實現。它與2020年原油期貨負值事件有間接關聯,但下市原因更為複雜。
該事件提醒投資者,槓桿型ETF存在內在損耗,不適合長期持有。
2020年負油價事件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
除了WTI原油,國際上主要的原油期貨品種還有:
不同品種的風險特性差異主要體現在:流動性、波動性、地緣政治影響、交割機制(實物或現金)以及計價貨幣。 布蘭特原油因其更廣泛的地理代表性和較靈活的交割方式,通常被認為比WTI在極端情況下出現負油價的風險較低,但所有期貨交易都具有高槓桿風險。
有效的風險管理是避免巨額虧損的關鍵:
如果您被要求追加保證金(Margin Call),但未能在期貨商規定的時間內補繳足額資金,期貨商將會執行「強制平倉」(Forced Liquidation)。
這意味著您的所有或部分持倉將會被期貨商強制賣出,以彌補虧損,使您的保證金帳戶回到安全水平。在市場流動性不足或價格劇烈波動時,強制平倉可能無法以您預期的價格執行,導致實際虧損大於帳面虧損,甚至出現「穿倉」,即虧損金額超出您帳戶中的所有保證金,從而倒欠期貨商債務。因此,收到追繳通知時,務必及時處理。
要避免被不肖業者詐騙,請注意以下幾點:
對於初次接觸期貨的投資者,考慮原油期貨時,最應該注意的「紅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