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人除了透過買賣差價獲利,還能善用「借券」機制,讓手上閒置的持股發揮更大效益。當你將股票出借給有需求的交易方,不僅可賺取穩定的借券費用,更能在除權息期間透過權益補償機制,間接取得股利等值的報酬。然而,一旦遇到除權息,許多投資人常對補償方式、稅務處理感到困惑。本文將深入剖析借券與除權息的運作邏輯,從基本定義到實際收益計算,再到稅務規劃與風險管理,提供完整實戰指南,幫助你精準掌握這項被低估的投資工具。
所謂「借券」,指的是股東將自己持有的股票暫時出借給其他市場參與者,由證券商擔任中介,協助完成交易並收取手續費。出借方獲得利息收入,而借入方則多用於放空操作、避險布局或進行除權息套利等策略。台灣證券交易所設有專門的有價證券借貸平台,確保整個流程透明且受監管,詳情可參閱台灣證券交易所 – 有價證券借貸交易。
另一方面,「除權息」是上市公司將盈餘回饋股東的方式,分為現金股利(除息)與股票股利(除權)。此舉會導致股價在除權息日當天向下調整,反映公司價值已部分分配給股東。過程中涉及幾個關鍵時間點:
問題來了——如果你把股票出借出去,但該檔個股正好進入除權息階段,原本屬於你的股東權益該如何保障?正因如此,「權益補償」機制便成為維持出借人權益的核心設計。
當股票處於出借狀態,其法律上的持有名義已轉至借券人名下。換句話說,在除權息日當天,你是不在股東名冊上的,因此無法直接領取現金股利或收到新增股票。表面上看似損失了股東權利,但實際上,制度設計早已預見此情況,並透過「權益補償」加以彌補。
為了保障出借人的經濟利益不受影響,市場建立了完善的補償流程:借券人必須在其獲得股利後,將相應金額或股份返還給原始持有人,也就是出借人。這筆補償款項由券商代為執行,確保資金安全與正確交付。
根據不同類型的配發內容,補償方式也有所不同:
整體而言,這套機制的目的在於確保出借人即使未實際持有股票,仍能享有與自持相同的經濟報酬,避免因出借而遭受損失。
雖然權益補償的基本原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一些細節值得注意,特別是手續費的扣減方式與最終淨收入的估算。
通用計算公式如下:
情境模擬一:現金股利補償
假設張先生持有 A 股票 10 張(共 10,000 股),並全數出借。該公司宣布每股配發 2 元現金股利,券商針對權益補償收取 1% 的服務費。
這 19,800 元將列為「其他所得」,後續申報時可選擇分離課稅。
情境模擬二:股票股利補償
若同一家公司改為配發股票紅利,每千股送 50 股(即 0.05 股/股),張先生出借 10,000 股。
這 500 股將由借券人返還至張先生的集保帳戶,恢復其完整持股數。
比起單純收取股利,透過借券獲得的權益補償在稅務上有顯著差異,這也是不少高所得族群主動參與借券的重要原因。
依據我國《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0類,借券所獲得的權益補償被歸類為「其他所得」。這種所得具有兩種申報選擇:
對於綜合所得稅率落在 20% 或以上的投資人來說,選擇 2.11% 分離課稅往往能大幅降低整體稅負。此外,由於「其他所得」不屬於健保補充保費的課徵範圍,還能額外省下 2.11% 的附加費用,形成雙重節稅效果。
項目 | 直接領取股利股息 | 借券權益補償 |
所得性質 | 營利所得 | 其他所得 |
課稅方式 | 合併計稅(最高扣抵 8 萬元)或分開計稅(稅率 28%) | 併入綜合所得或分離課稅(稅率 2.11%,計入基本所得額) |
健保補充保費 | 需課徵 2.11%(單次超過 2 萬元) | 免課徵 |
節稅潛力 | 對高所得者效益有限 | 對高所得者具備明顯優勢 |
是否適合透過借券進行稅務優化,需視個人財務狀況而定。以下是三項具體建議:
以下以三位不同稅率級距的投資人為例,假設每人持有市值 1,000 萬元股票,年現金股利達 50 萬元,券商補償處理費為 1%,實際取得補償為 49.5 萬元。
投資人姓名 | 綜合所得稅率級距 | 直接領取股利(稅率) | 借券權益補償(稅率) | 直接領取股利估計稅金 | 借券權益補償估計稅金 | 估計節省稅金 |
王先生 | 5% | 5% + 2.11% 健保補充保費 | 2.11% | 50萬 × (5% + 2.11%) = 35,550元 | 49.5萬 × 2.11% = 10,444.5元 | 25,105.5元 |
李小姐 | 20% | 20% + 2.11% 健保補充保費 | 2.11% | 50萬 × (20% + 2.11%) = 110,550元 | 49.5萬 × 2.11% = 10,444.5元 | 100,105.5元 |
陳經理 | 40% | 40% + 2.11% 健保補充保費 | 2.11% | 50萬 × (40% + 2.11%) = 210,550元 | 49.5萬 × 2.11% = 10,444.5元 | 200,105.5元 |
註:以上為簡化計算,未考慮股利可扣抵稅額上限及其他扣除項目。健保補充保費僅針對單筆超過 2 萬元之給付課徵。權益補償採分離課稅,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
從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所得稅率提高,透過借券實現的節稅效果越加突出。這不僅是一種增加被動收入的方式,更是高所得投資人不可或缺的稅務策略之一。
雖然借券帶來額外收益與節稅誘因,但並非毫無代價。了解其背後的潛在風險與限制,才能做出理性決策。
想啟動借券收益並不困難,只需幾個步驟即可完成設定。
評估項目 | 說明 |
借券費率區間 | 不同券商提供的費率水準不一,部分允許自主議價,影響整體回報。 |
平台便利性 | 擁有直覺的線上介面或行動 APP,有助於快速掛單與追蹤狀態,如元大、富邦、國泰等大型券商多具備完善系統。 |
是否提供不召回條款 | 有利於長期持有者穩定獲利與節稅,但費率可能偏低。 |
擔保品種類與成數 | 了解擔保品接受哪些資產類別(現金、股票、債券等),以及所需比例。 |
可出借標的範圍 | 部分券商支援更多中小型股或特殊產業股,擴大出借選擇。 |
服務手續費 | 留意是否有隱藏費用,如權益補償處理費、管理費等,將影響淨收益。 |
還券彈性 | 召回股票所需時間多為 1~3 個營業日,緊急需求下是否支援加速還券。 |
建議:至少比較兩至三家券商的服務內容,根據持股特性、流動性需求與稅務目標做選擇。例如,長期存股族可優先考慮提供「不召回」服務的券商;而偏好靈活操作者,則應重視平台反應速度與還券效率。同時,所有券商均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規範,選擇信譽良好的大型機構更能確保交易安全。
借券不只是被動收息工具,更能整合進整體投資策略之中,發揮多重功能。
借券出借是一項兼具收益創造與稅務優化的投資工具,尤其在面對除權息時,透過權益補償機制,既能保留經濟利益,又能享受「其他所得」帶來的節稅紅利。對長期持股、股利收入高的投資人而言,這無疑是提升投資效率的重要手段。
然而,任何金融工具都有其代價。股票被召回、股東權利受限、流動性降低等潛在缺點,都需事先納入考量。成功的關鍵,在於清楚認識自身投資風格——你是追求穩定收益的存股派,還是講求彈性的短線操作者?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券商與出借模式,才能真正發揮借券的最大效益。
透過本文的全面解析,相信你已建立完整的借券知識架構。從基礎觀念到進階應用,從稅務計算到實務操作,現在正是將這些策略落實的好時機。記得在實際執行前,諮詢專業理財顧問或稅務專家,確保每一筆決策都貼近你的財務目標。
權益補償是指出借人在股票出借期間,因股票所有權暫時移轉而無法直接領取公司發放的股利股息時,由借券人透過券商補償給出借人的款項或股票。它與直接領取股利的主要不同在於其稅務性質:股利屬於「營利所得」,可能涉及股利所得稅與健保補充保費;而權益補償屬於「其他所得」,可選擇以 2.11% 的稅率分離課稅,且免繳健保補充保費,對於高所得者具有節稅優勢。
借券權益補償屬於「其他所得」,有兩種課稅方式:
主要的節稅方法是善用 2.11% 的分離課稅,對於綜合所得稅率高於 2.11% 的投資人(例如 20%、30%、40% 級距),這能顯著降低稅負。此外,權益補償免課徵健保補充保費,也間接達到節稅效果。
會影響。由於股票在出借期間所有權暫時移轉給借券人,因此出借人無法行使股東投票權、參與股東會,也無法直接參與現金增資認股等股東權益。但部分權益(如現金增資)可能依借貸契約約定進行補償。
當借券人或券商要求召回股票時,出借人必須配合還券。一般而言,召回會有 1-3 個營業日的作業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您無法賣出股票。這本身不會造成損失,但如果在此期間股價大幅波動,可能會錯失最佳賣出時機,產生機會成本。若您不希望股票被召回,可選擇提供「不召回」條款的借券服務。
並非所有股票都可以借券。通常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上市櫃股票才能出借,例如:非信用交易戶所擔保的股票、非處置股票等。此外,出借人需在證券商開立證券戶並簽署有價證券借貸契約。部分券商可能還有最低持有股數或市值的門檻。
借券費率是年化費率,通常介於 0.1% 至 10% 之間,甚至更高。影響費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借券不召回」條款是指借券人承諾在一定的借券期限內不主動要求還券。其好處是:確保出借人能穩定收取借券收入,並在除權息期間穩定獲得權益補償的節稅優勢,避免因召回而中斷收益或錯失稅務規劃。壞處是:出借人失去期間內賣出股票的彈性,若需賣出股票會較為不便,且通常不召回條款的借券費率可能略低於可隨時召回的借券。
在台灣,透過合法證券商進行借券,出借人的股票安全受到高度保障。證券商會要求借券人提供足額的擔保品(通常為借券市值 120% 至 140%),並對擔保品價值進行每日追蹤與風險控管。即使借券人發生違約,出借人也能從擔保品中獲得補償,因此實際風險極低。
選擇適合的借券券商應考慮以下指標:
建議比較 2-3 家券商,並根據您的持股特性、投資目標和對風險的偏好來選擇。
借券利息通常以年化費率計算,然後按實際出借天數按比例分配。例如,年化費率 2%,出借 1 萬元股票 10 天,則日費率為 2%/365,10 天利息為 10,000 * (2%/365) * 10。出借期間最短通常為 1 天(只要成交即可計算),但實際操作中,為提高成交率,通常會設定較長的出借期間,例如 7 天、14 天或更長,最長可達 6 個月並可展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