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特斯拉面臨多重逆風,包含新稅收法案、銷售持續下滑與馬斯克的政治爭議,投資者信心受挫,未來挑戰重重。
你最近是不是也注意到,關於電動車龍頭 特斯拉(Tesla) 的消息似乎不太樂觀?從美國新的稅收法案,到特斯拉本身的銷售數字,再到執行長馬斯克捲入的政治風波,多重利空因素夾擊下,許多投資人與分析師都對特斯拉的未來表現感到擔憂。
然而,儘管面臨短期逆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近期財報會議中,仍強調公司在 自動駕駛(Robotaxi) 和 人形機器人(Optimus) 這兩大新興業務的巨大潛力。他預期,隨著這些創新業務的規模化發展,特斯拉的前景將在明年下半年變得「非常有吸引力」,甚至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剖析特斯拉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探討其如何透過技術創新,為未來的增長鋪路。我們將像一位老師一樣,把複雜的資訊拆解開來,讓你一次搞懂特斯拉的現況與未來。
一、電動車業務的短期逆風:政策、銷量與估值挑戰
儘管特斯拉長期被視為電動車產業的領頭羊,但近期其核心電動車業務確實面臨多重壓力。了解這些挑戰的來龍去脈,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評估特斯拉的現況。
一個直接影響電動車市場的重要政策變化正在發生。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的預算案,計畫在 2025 年 9 月 30 日 終止針對電動車購買者的 7,500 美元稅收抵免。這項補貼就像是政府提供的一筆購車折扣,對許多考慮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來說,是降低入手門檻的一大誘因。
試想一下,少掉這 7,500 美元的補貼,購車的實際花費就會增加,這很可能會 影響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意願,進而對整體電動車市場的需求造成壓力。即使像特斯拉這樣的大廠,其較高單價的車款或因先前銷量已達標,本來就可能不完全適用這項補貼,但整體市場需求一旦受影響,銷售挑戰依然存在。特斯拉車輛工程副總裁 Lars Moravy 也指出,這項政策突變可能導致短期內的汽車供應短缺,同時也將減少對其他汽車製造商的監管信用銷售,進而影響整體產業營收。
除了政策帶來的潛在衝擊,特斯拉自身的銷售數據也確實顯示了挑戰。根據最新的財報數字,特斯拉在 2025 年上半年的車輛交付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樣的持續下滑是個重要的警訊,代表特斯拉可能正面臨著 需求疲軟、市場競爭加劇,或是宏觀經濟環境不利等多重問題。
以下是特斯拉上半年銷售數據的摘要:
季度 | 交付量變化 |
---|---|
第一季度 (Q1 FY25) | 同比下降 13% |
第二季度 (Q2 FY25) | 同比下降 14% |
這樣的銷售表現,也讓分析師們不得不修正他們原本的樂觀預期。例如,知名金融機構 J.P. Morgan 的分析師 Ryan Brinkman 就明確表示,基於這些疲軟的銷售數據,他們下調了對特斯拉全年交付量和每股盈餘(EPS,簡單說就是每股賺多少錢)的預測。
受到銷售數據不佳和政策逆風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分析師對特斯拉的股價前景感到擔憂。分析師們會根據他們對公司基本面、產業趨勢和市場環境的判斷,給予股票不同的評級(例如:買進、持有、賣出)以及目標價。
根據一些報告,不少分析師目前對特斯拉的評級傾向於「持有」或甚至是「賣出」。像是前面提到的 J.P. Morgan,他們就維持了對特斯拉股票「減持」(Underweight,類似於建議賣出)的評級,並給出了一個遠低於當時市場平均水平的目標價,只有 115 美元。你可以看看這個目標價與當時市場普遍的目標價(可能接近 300 美元)之間的巨大差距,這反映了分析師對特斯拉股價有相當大的下行空間的擔憂。
為什麼分析師會如此保守?一個關鍵原因在於特斯拉相對 非常高的估值。我們常會用 價格收益比(P/E Ratio) 來衡量一間公司的股價相對於它的獲利是高還是低。特斯拉的 P/E Ratio 一直遠高於大多數傳統汽車公司或甚至其他電動車新創公司。Morningstar 的分析師 Seth Goldstein 指出,考量到特斯拉未來的增長速度可能不如過去那麼快,現在如此高的估值可能不太合理,存在回調的風險。
除了營運面和政策面,特斯拉還面臨一個獨特的挑戰,那就是執行長 馬斯克(Elon Musk) 頻繁的政治活動和爭議。資料中提到,馬斯克最近就因為這個新的預算案,與前總統川普發生了公開的爭執。對於投資人來說,他們希望執行長能專注於公司業務和長期發展。
馬斯克持續捲入高調的政治論戰,讓許多投資人感到分心和擔憂。Wedbush 的分析師 Dan Ives 形容,投資人對此感到一種 「政治疲勞」(political fatigue)。這種「政治疲勞」不僅僅是情緒上的,它可能帶來實質風險。投資人擔心馬斯克的個人政治立場可能影響特斯拉與政府部門的關係,甚至導致在政策或監管上遇到不必要的阻礙,這為特斯拉增加了一層額外的 不確定性和風險溢價。
以下是投資人對馬斯克的政治行為的反應:
投資人擔憂因素 | 影響 |
---|---|
持續捲入政治論戰 | 讓投資人感到分心,影響公司專注度 |
潛在的政府關係影響 | 可能導致政策或監管方面的阻礙 |
政治疲勞現象加劇 | 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 |
二、展望未來:特斯拉的兩大核心增長引擎
儘管面臨上述挑戰,馬斯克仍對特斯拉的未來充滿信心,並將重心放在兩大具備顛覆性潛力的業務:自動駕駛(Robotaxi) 和 人形機器人(Optimus)。他認為,這兩項業務將是特斯拉實現爆發性增長,並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公司的關鍵。
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中明確指出,儘管短期內會面臨「幾個艱難的季度」,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特別是到 明年下半年,特斯拉的前景將變得「非常有吸引力」。他表示,特斯拉正在積極取得多個地區的監管許可,例如舊金山灣區、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和佛羅里達州,為 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 服務的推出鋪路。
馬斯克樂觀預測,到今年年底,特斯拉有望在美國一半人口的地區推出 Robotaxi 服務,至少在技術上能夠實現。這代表著我們未來出行的方式可能被徹底改變,通勤不再需要擁有私人車輛,而是透過 Robotaxi 隨叫隨到,就像搭乘計程車一樣便利。
對於未來的 Robotaxi 主要車型 CyberCab,馬斯克預計其每公里成本可能低於 30 美分,因為 CyberCab 專為平穩駕駛設計,無需高性能,這將大幅降低成本。若結合 Optimus 人形機器人參與維護,成本將會更低。現有車隊的成本較高,但仍具競爭力,可能在每公里 50 美分左右。
馬斯克也強調,讓車輛更經濟實惠是根本問題。當客戶能讓自己的特斯拉加入 Robotaxi 車隊賺錢時,車輛的負擔能力將大幅提升,這可能明年在美國實現,就像 Airbnb 讓房屋更具負擔性一樣。特斯拉也正在制定車主加入 Robotaxi 車隊的標準,類似 Uber 或 Airbnb 對車輛的檢查流程,以確保安全。
此外,馬斯克也提到 監督下全自動駕駛(FSD) 在歐洲的發展,他相信一旦歐洲客戶能夠體驗到與美國相同的功能,歐洲的銷售將顯著改善。目前 Model Y 在多個歐洲國家已成為最暢銷汽車,FSD 的普及將進一步推動銷量。不過,特斯拉在中國也面臨一些監管挑戰,目前無法提供監督下的 FSD。
在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馬斯克指出特斯拉持續取得顯著進展,預計將參數量增加近 10 倍,儘管記憶體頻寬是個限制。他認為特斯拉在 AI 硬體設計上被低估,其 AI 5 晶片 將是革命性的,具備極高的「智能密度」,這將在未來變得非常重要。
另一項備受矚目的業務是 Optimus 人形機器人。馬斯克正在持續改進 Optimus 的設計,並指出其開發的最大難點在於「每個部件都需要從物理學第一原理設計,沒有現成的可用部件」。這意味著特斯拉需要自行設計從電機、變速箱到感測器、機械元件等所有關鍵組件,並訓練 Optimus 使用其神經網路處理 11 個中心感測器。
馬斯克表示,Optimus 3 的設計非常出色,沒有重大缺陷,具備所有所需的自由度。他計劃在 三個月內 擁有原型機,並預計 明年年初開始量產。更具野心的是,他預測在 五年內 有望達到每年生產 100 萬個 Optimus 機器人 的目標。他甚至開玩笑說,如果五年後每月無法生產約 10 萬個 Optimus 機器人,他會感到震驚。
對於外界擔憂的抄襲問題,馬斯克認為 AI 展示有利有弊,有助於招聘,但也可能被競爭對手密切關注。他預計在下次股東大會上深入展示 Optimus 和 AI,甚至提到 Optimus 實驗室就像電影《西部世界》一樣酷炫,這也暗示了特斯拉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未來願景。
在這次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調整的大背景下,值得我們觀察的是,不同的電動車製造商受到的影響可能不一樣。當 7,500 美元的補貼在 2025 年 9 月 30 日完全終止時,所有電動車的購車成本都會提高。但在這之前,或者如果某些競爭對手能找到其他政策支持或定價策略,他們或許能相較於特斯拉,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一些 相對的市場優勢。
以下是不同車廠在政策變動下的可能影響:
車廠 | 影響程度 |
---|---|
特斯拉 | 可能受惠於高銷量,但政策改變影響仍大 |
Lucid | 有機會繼續享受補貼,可能受益 |
其他新興廠商 | 視具體政策而定,可能有不同優勢 |
總結來說,特斯拉目前正像航行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面臨著多重逆風。包括即將終止的電動車稅收抵免可能影響整體市場需求、自身已顯現的銷售數據疲軟、部分分析師對其高估值合理性的質疑,以及執行長馬斯克個人政治行為帶來的額外不確定性。
然而,我們也看到馬斯克及特斯拉正積極將市場焦點轉向更具潛力的 自動駕駛 Robotaxi 和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業務。這些創新不僅是特斯拉未來的增長引擎,也可能重新定義整個科技與交通產業。接下來,市場將緊密關注特斯拉能否有效應對這些挑戰,例如是否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促銷策略(資料中也提到了特斯拉近期的一些促銷活動,像是免費車漆或低利率貸款),以及能否提供清晰的未來發展藍圖,以重新贏得投資人的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資訊分享與產業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股票有風險,請務必進行自身研究與評估,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意見。